他曾被建议担任115师师长,如果真的到岗,元帅会有一席之地吗?
1955年,中国首次推行军衔制度,一千多人晋升为将军。然而,这仅是资格获得将星的一部分,许多老革命由于离开军队而未能获得此次晋升的机会。
在这个群体中,一些人的经历令人瞩目,比如滕代远。他可谓是人民军队的“原始股东”之一,后来担任解放军首任铁道兵司令员,职务一直居高不下。然而,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调任铁道部部长,脱离了军队体系,否则按照他的起点,将军的衔位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上,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曾建议滕代远接任115师师长,这将使他的军旅生涯走向截然不同。然而,他本人坚决拒绝了这一提议,给出的理由非常值得敬佩。
滕代远之所以被称为“原始股东”之一,是因为他深刻地融入了中央红军的发展脉络。 中央红军的起源有三个来源: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余部,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向四周扩张;朱老总领导的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余部,在井冈山陷入多次围攻时,朱老总率部前来会师,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彭老总领导的平江起义余部,经历了彭老总率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进一步扩充了根据地实力。
如果将革命的发展比喻为公司创业,那么“秋收系”、“南昌系”、“平江系”都可看作是原始股东,开创了从无到有的历程,这一重要性是后来再立下多少战功也难以企及的。 这也是朱老总、彭老总长期担任正、副总司令的重要原因。了解了这些发展脉络后,就能深刻理解滕代远在其中的崇高地位。
他的入党时间比彭老总早,而彭老总参与革命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 平江起义爆发后,彭老总担任红5军军长,滕代远则担任党代表(后来称为政委),两者级别相当。因此,滕代远在起义中也是“股份”持有者,是人民军队的“原始股东”之一。
在滕代远的军旅生涯中,他的职务一直保持在高位,先后担任过红三军团政委、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等要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滕代远承担了中央军委参谋长的职责,为毛主席处理了众多事务。
然而,1938年3月初,由于林总被阎锡山部队的哨兵误伤,毛主席与滕代远商议后一致认为由罗荣桓暂代115师师长最为适宜。然而,八路军总部却在几个小时之内确定由陈光出任代师长,使得罗帅错失了这一机会。 滕代远当时未曾想到,两年后师长职务竟差点落在他自己头上。 虽然已经有了代师长的人选,为何两年后会发生变动呢?主要原因在于115师进入山东后引发的矛盾太过尖锐。
1938年12月下旬,115师分批进入山东,陈光、罗荣桓等人于1939年3月最后一批抵达,总兵力超过8千人。然而,当时山东纵队已经发展到4万人,且直属于八路军总部。在两支平行部队中,究竟由谁来统一指挥成了一个尴尬的问题? 115师虽然是主力,但实力不及山东纵队。
山东纵队发展较快,却是地方武装,难以服从对方的指挥。为了迅速在山东取得优势,中央新成立了八路军第一纵队,由徐向前担任司令员、朱瑞担任政委。 徐向前的威望极高,到达山东后,各队伍、各机关都以他为首,甚至国民政府也将山东八路军称为“徐向前部”。
然而,在1940年6月1日,徐向前做了一项敏感之举——与朱瑞、黎玉联名致电中共,建议将115师纳入八路军第一纵队建制中,任命徐向前为115师师长,陈光为副师长,罗荣桓为政委。 6天后,中央回复要求徐向前返回延安参加党的“七大”筹备工作。
他一离开,时任山东分局书记和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的朱瑞成为核心。 然而,朱瑞也无法领导115师,后来与115师发生过几次矛盾。同年9、10月,115师在桃峪召开高干会议,由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主持,山东分局的一些领导也参与其中。
在会议上,罗帅首先进行了自我批评,接着朱瑞展开了激烈的批评,指责115师在卫生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其他方面没有什么进步,需要前人引导、后人推动。 10月13日,八路军总部也发来电报批评115师领导,陈光和罗荣桓倍感压力。
罗帅决定独自负起责任,迅速致电中央和八路军总部,表明“无能已极为严重”,希望能够回延安学习或到其他战区任职。他在电报中还表示“这是我向党第一次提出个人要求”,显示出当时的特殊疲惫。同一天,朱瑞也致电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再次对115师领导进行批评。 毛主席对罗荣桓仍然抱有信任,回电鼓励115师的路线是正确的,要求他安心工作。
稍后进行了一些调整,由朱瑞主持组织工作,罗帅负责军事指挥。 然而,这种双领导制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几个月后八路军总部发现矛盾仍然存在。 因此,1941年7月5日,彭德怀、左权、罗瑞卿联名致电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叶剑英,建议由滕代远出任115师师长或代师长,陈光为副师长。
如果这一提议得以实施,滕代远凭借深厚的军事经验和资历将成为这支主力部队的军事首脑,几乎是可以确保晋升大将的良机。 然而,面对如此难得的机会,滕代远却毅然拒绝,他认为自己更适合从事政治工作或参谋类型的工作,而不善于指挥一支军队。
中央的想法与他相符,只是他率先提出罢了,这使得问题更容易解决。 在山东,直到罗荣桓兼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师长兼政委、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分局书记等多个职务,实现一元化领导,才结束了混乱状态。
而在抗战时期,滕代远主要服务于中央机构,解放战争过渡到华北地区后,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当铁道兵团正式成立时,滕代远成为司令员。 然而,在抗美援朝即将爆发时,中央意识到战争任务的重要性,将铁道兵团划归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滕代远只担任铁道部部长,相当于离开了军队,从而错过了升迁的机会。
考虑到滕代远的资历,如果他接受了115师师长的职务,那么在解放战争中他肯定会在前线指挥,从而不会脱离军队。 这样一来,他的履历将变得更加引人注目,晋升元帅的可能性也相当大,只可惜他个人拒绝了这一次机会。
此外,在1958年,滕代远自感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毫不迟疑地主动请辞职务,展现了他的高风亮节! 在后来的运动时期,退居二线的滕代远从未对同志落井下石,还为彭德怀说过话,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了宋任穷和吕正操。
1974年12月1日,滕代远因病辞世。临终前,他特地要来纸和笔,但写下的并非遗嘱,而是‘服务’二字,这是他毕生的追求。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革命老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