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英光:在几内亚岛向澳军投降的日军第五十一师团长
侵华日军将领中野英光中将,在“七七事变”之前,就以吉林特机关长、伪满洲国军政部顾问活跃在中国东北,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又以济南特务机关长、第六师团第11旅团步兵第13联队长、广东特务机关长、伪满洲国军政部最高顾问、第五十一师团长出现在中国战场,犯下了许多战争罪行,1942年11月率领第五十一师团增援南太平洋战场,最终在几内亚岛向澳军缴械投降。
日军将领向澳军投降
中野英光出生于1890年4月18日,1912年5月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4期步兵科,与长野祐一郎、中泽三夫、麦仓俊三郎、岩永汪、堤不夹贵、河边虎四郎、横山静雄等人同学,1917年12月10日考入陆军大学校第32期,又与麦仓俊三郎、青木重诚、内山英太郎、富永信政、中村正雄、武藤章、国崎登、桥本欣五郎、土桥勇逸、酒井直次等人为同期同学,并于1920年11月22日毕业。
中野英光曾长期在参谋本部第二部(情报部)任职,1934年8月2日以中佐军衔出任吉林特务机关长,以情报、渗透和交涉为主,从事各种情报间谍工作,1935年12月2日出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顾问,多田骏曾是第一任伪满洲国军政部最高顾问。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野英光于8月31日以陆军大佐军衔调任济南特务机关长,这一天也是日军华北方面军成立的日子,济南特务机关隶属于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特务部管辖,中野英光游走在山东占领区各地,从事各种特务活动,采取拉拢、威逼和利诱地方伪政权的汉奸们为日本人服务。
在济南特务机关门前合影的日酋
1938年3月1日,中野英光接替冈本保之出任第六师团第11旅团步兵第13联队长,此时第六师团正驻屯在安徽芜湖休整并担任警备任务,师团长为稻叶四郎中将,参谋长为石川浩三郎大佐,第11旅团长为坂井德太郎少将。
1938年4月23日,日军第六师团以中野英光的步兵第13联队为基干,配属古贺九藏中佐的骑兵第6联队和野炮兵第6联队1个大队组成了“坂井支队”,由第11旅团长坂井德太郎担任指挥官,从芜湖出发进攻和县,并于次日黄昏攻占了和县,并俘获了中国女军人成本华,而年仅24岁的成本华表现得异常英勇,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毫不畏惧,后被敌人残忍地杀害。
成本华雕像
此后,以中野英光步兵第13联队为主的“坂井支队”,又相继占领了含山、巢县等地,同年5月13日又向合肥进攻,由徐源泉第二十六集团军防守的合肥,仅坚守了一天就被攻陷,“坂井支队”于6月2日又沿安合公路南下,向安徽省会安庆方向进攻,并先后攻占了舒城、桐城和潜山等地。
“坂井支队”进攻地图
为了实施武汉会战,日军大本营于1938年6月21日编组成立了第十一军,第六师团被编入该军作战序列,同年7月沿长江北岸,一路孤军攻击前进,击溃了徐源泉的第二十六集团军后占领合肥,又击溃李品仙的第十一集团军占领黄梅和广济,当年9月又击破李延年第十一军团的重重阻击,占领了田家镇要塞,砸开了武汉三镇的最后一道防线,期间中野英光的步兵第13联队表现不俗,中国守军只能且战且退。
1938年底,日军第二十一军占领了广东全境,并将司令部设在广州,中野英光于1939年2月21日奉命调任广东特务机关长, 物色和遴选亲日派代表性人物建立伪政权,以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
日军占领广州
1940年3月9日,中野英光被调到日本驻朝鲜军,出任第二十师团步兵第39旅团长,该师团是日本侵华的急先锋,在“七七事变”后,是第一个入侵华北的甲种师团,直到1939年11月才调回朝鲜半岛,中野英光抵达朝鲜上任时,时任师团长为七田一郎中将。
1940年12月2日,中野英光被调到新京(即长春),出任伪满洲国军政部最高顾问,这是他时隔5年之后,重新回到这一岗位,只是从顾问晋升至最高顾问,并在任内于1941年10月15日晋升陆军中将。
中野英光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中野英光被调到中国派遣军第二十三军,并于1941年11月16日接替上野勘一郎出任第五十一师团长,该师团下辖步兵第66联队、步兵第102联队、步兵第105联队及野炮兵第14联队、搜索第51联队、工兵第51联队、辎重兵第51联队等,驻屯在广东中山县担任警备与作战任务。
1942年11月上旬,中野英光的第五十一师团被调到南太平洋战场的新几内亚岛,其中一部由日本海军“早潮”号驱逐舰输送,途中于11月24日遭遇美军岸基飞机轰炸,因舰上弹药库被航弹引爆而沉没,导致该师团伤亡过半,余部被部署在新几内亚岛莱城驻防, 隶属于日军第八方面军第十八军作战序列。
中野英光率领第五十一师团,与第十八军所属各师团,在茫茫热带丛林和沼泽中与美军、澳军展开了长达22个月的血腥厮杀,同时还要与大自然进行搏斗,随着日军在新几内亚的制空权和制海权都被美澳联军控制之后,第十八军各师团的补给基本断绝,日军官兵不得不从椰子树上提取淀粉,并开垦土地进行生产自救。
准备进攻的澳军
1944年10月,美军从新几内亚战区撤出,集中大量兵力反攻菲律宾,由澳军取代了美军在这一地区的作战任务,并于11月对第十八军各师团展开了猛烈地进攻,此时日军战斗力已经大为减弱,除了做困兽犹斗之外别无选择,最终苟延残喘到裕仁天皇发布《终战诏书》。
1945年9月13日,日军第十八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率领各师团残部在新几内亚的威瓦克向澳军第六师投降,该军从初始时期的10万余人,至投降时仅剩下1万人左右,皆因战损伤、饥饿和热带流行病而导致大量减员,而中野英光的第五十一师团更是所剩无几,安达二十三、中野英光等将官投降后,被澳军送到指定的战俘集中营关押。
被遣返回国的日军战俘
1947年4月,澳大利亚在拉包尔设立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第八方面军司令官今村均大将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第十八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被判处终身监禁,而中野英光、真野五郎等师团长并没有被追责,并很快就被遣送回国,中野英光于1956年5月19日死亡,其生前曾获得一枚功四级金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