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觉血战衡阳47天,迫使东条英机下台,为何最后却投降了日寇?
衡阳保卫战堪称是抗战期间,最迷雾重重的一战了。以至于都很难用胜负这个概念进行衡量。
从战役角度来言,的确是打输了。方先觉率第十军,约一万七千人左右,在衡阳血战日寇47天,以少战多,让日寇付出了七万多人的伤亡,且还击毙了日寇一个中将(被迫击炮击伤,转运时死亡)和一个少将。奈何最终衡阳还是失守,且连方先觉将军也给投降了日寇。
但若站在抗战全局的角度去观察,衡阳保卫战却又是一次大胜利,不仅粉碎了日寇的战略意图,而且还因这一战,直接迫使日本东条英机内阁垮台了——自然此刻,全部疑问就几乎都集中在了,方先觉为何要投降日寇的这个问题上了。
其一:开战前内部矛盾重重
方先觉统领的第十军,就是威名赫赫的泰山军,上任军长是李玉堂。但这支厉害的泰山军,在李玉堂时期就存在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没有后台——这点对比下在抗战期间,跟第十军齐名的七十四军(整编74师)就明白了。
第74军的军长是王耀武,几乎都知道,是何应钦系的铁杆战将。也就是说,第74军的后台除了俞济时外,何应钦毫无疑问就是那条最粗的大腿——相当于有一大一小,两个后台。
同时,在石牌保卫战中大放异彩的胡琏(第十八军),则是陈诚为后台,即土木系的王牌。
再看李玉堂带出的泰山军,后台是谁?根本没有。这就注定了这种部队,有两种后果。
其一被动收编,其二主动抱大腿。这可不是小编胡扯,都知道国军内部一贯是派系林立,动不动就互相挖坑,彼此吞并。
哪怕孙立人带出的新一军,不也是这结果吗?之前叫税警总团,财神爷宋子文是后台大佬,宋子文被迫撒手后,就被国军大佬分掉了。
后来孙立人在云南重振旗鼓,并率队远征滇缅,打出了新22师(新一军)的威名,结果随着孙立人出局东北后,就归了廖耀湘(何应钦派系)。
明白了孙立人和新一军,再看第十军,也是妥妥一块“肥肉”吧。所以李玉堂必须调离,虽方先觉接任了,但他却是李玉堂的小弟,而薛岳就一直盯着这支部队呢。于是薛岳的铁杆小弟饶少伟,便掺和进了第十军。
同时,在衡阳保卫战爆发前,方先觉已因“能力不足,统御无方”被蒋介石免职(如上图)。薛岳则立马保荐冯圣法、周庆祥接任。蒋介石一眼看穿了薛岳的小心思,断然否决这两人,命军校教育长陈素农接任第十军军长。
于是,在1944年5月上旬下达了调令,哪料五月下旬,衡阳保卫战爆发,而新任军长陈素农在抵达贵阳后,就给吓住了,所谓“迟疑不敢接任”。蒋介石无奈下,这才下令方先觉不许走,依旧以第十军军长的身份,在衡阳跟日军开战!
现在就问一句:这乱套不乱套吧,是不是矛盾重重?蒋介石、薛岳都认为方先觉不堪大任,结果被蒋介石看中的陈素农,却被即将到来的大战吓得不敢接任。于是蒋介石就又让“不堪大任”的方先觉,继续勇挑重担——这哪跟哪挨着呢?
所以,方先觉在这种憋屈,且名不正言不顺状态下,血战47天,并打出了如此骄人战果,笔者认为,这已是堪称奇迹了。
说来说去这就叫“没娘的孩子无人疼”,方先觉和第十军就是这种情况——根源不在李玉堂或方先觉身上,而在蒋介石那里。证据还有曾泽生的第60军,跟着蒋介石那时,被鄙视的“60熊”,在起义成为解放军后,朝鲜战争上一战成为了“50凶”。
其二:战至最后内部还是矛盾重重
通过开战前的情况分析可知,方先觉是明白自己命运的,却义无反顾置个人荣辱不顾,率队血战衡阳。
故而依此逻辑,方先觉投降日寇的概率是相当低的。因为在如此憋屈下,最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方先觉打几天就逃了,鬼才给你蒋介石卖命呢,且这也是国军的老传统。
可最终的结果却是,方先觉战至最后才投降日寇,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有其他难言之隐,或说被掩盖的真相了。
据方先觉将军之子方略透露:我父亲的随从副官,姓王,他跟我讲过,在衡阳保卫战打到最后几天的时候,就有军内的人跟他讲,说你要注意军长的手枪,最好把子弹退出来,军长一死的话,咱们都要死。
事实上到了第46天,我父亲已经被架空了。因为那天军内有人向日本人打出了白旗……
笔者是相信这种说法的。即,国军内部矛盾爆发了,方先觉再也无法压制,甚至被架空了。同时薛岳的小弟饶少伟,也提供了相关佐证,如下。
蒋介石既要方先觉“死衡阳”,方先觉自然不能不守;幸而能守住,则可大邀其功。他由重庆回到衡阳后,想方设法抓部队,以增强守城力量……
至于我个人,原来也没有准备参加守城的……薛岳没有明令给我,将来追究责任,谁来承担?如果不走,又怕部队遭到损失,引起薛岳的不满。权衡个人利害得失,我决定设法脱离方先觉的掌握,按照薛岳的意图相机南移……
结果饶少伟最终被方先觉逼回来了,没有走脱,因而参加了血战衡阳之战。不过从他提供的这份资料中可看出,薛岳是不想让自己的嫡系部队损失在衡阳的,奈何却愣是被方先觉给抓了“壮丁”。
同时,方先觉被蒋介石免职后,薛岳保荐的第十军军长人选周庆祥,也参加了衡阳保卫战。结果这位老兄却是第一个,私自举白旗投降的:8月7日下午3时左右,周庆祥的第三师第九团在天马山阵地前竖起白旗向敌乞降……
这事直接促成了方先觉的最终投降,因为据饶少伟回忆,在周庆祥举白旗后,方先觉就命他们几个师长去开会……
因为他们猜测方先觉可能要搞集体自杀,我说:“要死就死,看他们怎么办吧!”。我走进去就看到方先觉装着啼哭的样子,一面说:“我的手枪呢?”一面打开抽屉寻找,好像要自杀。其实,他的手枪早已收拾起来了,尽管他连开三个抽屉,自然还是找不到手枪……
看着是不是有些扎心?这等于确认了:方先觉战至最后已被架空,裹挟着他投降了日寇。
说来说去,依旧是国军那些积重难返的矛盾,造成了这最终的结果,同时为了掩盖这矛盾,又将此事搞得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