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女医生也是很厉害的
在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医学史上,被大家铭记的男性医药学家很多,比如提议给曹操开颅的华佗、尝遍百草的李时珍,或是在“王者荣耀”里大红大紫的扁鹊。而相对的,如果请大家列举古代的女性医药学家,恐怕十有八九都答不上来。
我国古代的女名医其实为数不少,可她们即使有着高超的医术甚至作品传世,却也难以在医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着实让人唏嘘感叹!
今天小鼬就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向大家介绍几位古代的女名医。
巾帼医家第一人-义妁(shuò)
义妁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出生于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
义妁自幼聪明伶俐,对民间医药十分感兴趣,虚心好学,乐于钻研医术,凡是遇有医生走村串户看病,她总爱跟着学,后来得到机会拜当时的长安第一名医郑无空为师,刻苦钻研医术,终学有所成。
义妁
有一天,外村抬来一个久治不愈的腹胀病人。病人的肚子胀得像一个灌满了气的皮球。义妁对病人仔细诊断后,取出几根针在他的下腹部和大腿部扎了几针,然后拿出一包自制的药粉撒在病人的肚脐上,同时给病人熬服汤药。三天以后,病人腹胀开始消退,呼吸变得均匀,不久就痊愈了。自此以后,义妁的医名便在方圆百里传开了。后来,义妁的医术被汉武帝知道了,便将她征入宫,封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经过义妁多年的悉心照料,王太后身体强健。
为表彰义妁行医救人的卓越贡献,最终汉武帝册封她为西汉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医。
第一位女灸学家—鲍姑
鲍姑,名潜光,出生在晋朝(约公元309年—363年)。以高超的艾灸技术闻名于世,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也是著名炼丹家。
而之所以她擅长炼丹,主要是因为她出生在一个“官宦兼道士”家庭。
除此之外,他的丈夫葛洪也是一名医生,因此夫妻俩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与生活中共同进步,除了柴米油盐之外,两人还可以探讨学术问题。
传说有一天,鲍姑在行医采药回归途中,见一位年轻姑娘在河边照容,边照边淌泪。鲍姑上前一看,见她脸上长了许多黑褐色的瘤,乡亲们因此都鄙视她,她也嫁不出去。鲍姑问清缘由,即从药囊中取出红脚艾,搓成艾绒,用火点燃,轻轻地在姑娘脸上熏灼。不久,姑娘脸上的疙瘩全部脱落,看不到一点疤痕,变成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她千恩万谢,欢喜而去。
鲍姑
根据史料分析,鲍姑的丈夫葛洪并不擅长灸法,但是留下的医书《肘后备急方》中却收录了109条针灸医方,其中灸方竟占90余条。不仅如此,《肘后备急方》还对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都做了较细致的论述。
因此基本可以认定,这些内容都是鲍姑留下的。
著名女道医-胡愔
胡愔,道号见素子,今浙江金华人,约生活于晚唐,幼年便开始修道,有志于道教炼养方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女道医。
胡愔
胡愔著有《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一卷流传于世,此书虽篇幅不长,但言简意赅,论述井然有序。
全书按脏腑器官分门别类,共有六节,每节开篇绘有一图,再根据脏腑理论简要说明该脏器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等,并在此基础上,自然过渡,逐步展开论述修养法、相病法、处方、行气法、月禁食忌法及导引法等养生方术。另据《崇文总目》与《新唐书》记载,胡愔还另著有《黄庭外景图》、《黄庭内景图》各一卷,可惜失传。
总结起来,胡愔的道教医学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修仙模式上,主张“存神修养”,“不假金丹玉液(外丹)”,对外炼成仙模式予以否定;
第二,在道教与医学关系上,强调道教内修必须紧密结合医理,医理是道教内炼养生的理论指导和基础,即所谓“先明脏腑,次说修行”;
第三,药疗、食疗与导引、吐纳、服气、咽液、叩齿之术结合的综合养生思想。
最早的临床医案撰写者—谈允贤
谈允贤(1461年—1556年),明代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无锡)人,她与义妁、鲍姑同属于“古代四大女名医”。
谈允贤出生于医学世家,据《无锡县志》和《女医杂言》记载,谈允贤的祖父谈复、祖母茹氏都是当时的名医,并且祖父还曾任南京刑部郎中,二人不仅医术高超,医德更是高尚,乐善好施,有“以医药济人,衣食常不给,而所得悉施贫者”的良好口碑。
在耳濡目染之下,谈允贤秉承家学,在祖父母的引导下,悉心苦读各种医学典籍,自小聪慧的她在医学上显露出极高的天赋,使家人决定由她继承家族衣钵,祖母去世前还在嘱咐谈允贤将来要外出行医,悬壶济世。
当年那个时代,女性患者一旦患有外科或妇产科疾病,由于无法让男医生诊视,往往会贻误病情,甚至常有人因此丧命,而她来到民间后,患病女子纷纷找到了救星。
谈允贤
在她 50岁时,谈允贤忽然意识到应在有生之年将毕生掌握的医学知识记录下来。于是,她将祖母传授的医术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写成了《女医杂言》,该书共收载病案31例,是中医史上较早成书的个人医案之一。该书主要记载的是妇科病案,其中不仅涉及有关经病、流产、产后诸疾、腹中结块诸证,还记载了谈允贤对灸法十分娴熟的运用过程,因而《女医杂言》又是我国古代极罕见的专科医案书。
《女医杂言》
《女医杂言》采用追忆的方式撰写医案,每个医案的诊治过程都十分具体明晰。虽然本书记录的案例不多,但是从临床治疗角度看,都是十分成功的案例,很值得后世医家参考。
谈允贤
可见,在过去那个封建的年代,诸多女性医者在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压迫的条件下,仍然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女性医者凭借坚韧的性格及对医学积极追求的态度,共同演绎了中国独特的女性文化——女性医学文化。
在此,小鼬向全体医学工作者致敬,感谢你们孜孜不倦的坚守以及燃烧自己为所有病患散发而出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