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有谁?有哪些作品?读完你就知道(上)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了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畅所欲言,涌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学派。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彼此诘难,各自阐述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于是出现了相互争鸣的空前盛况,在思想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史称"百家争鸣"。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所具有代表性的家族;后指各种政治学说或学术派别。
据载,至汉代初期,以著作形式表述自己学术观点的共有189家。汉史学家将其分门别类,大概归为以下几家:
一、 儒家
以春秋时期的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
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
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代表作:《论语》《孟子》《荀子》。
二、 道家
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
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杨朱。
代表作:《道德经》《庄子》。
三、 墨家
创始人为墨翟,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代表人物:墨子。
代表作:《墨子》。
四、 法家
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
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
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代表作:《韩非子》。
五、 兵家
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
是一部军事名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就出自这本书。
战国时期,孙武的后代孙膑继承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主张:"事备而后动",写成了《孙膑兵法》。
代表人物:孙武、孙膑。
代表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注:一篇文章太多,拆分两篇发表,分上、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