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关羽单刀赴会:其实就是去耍赖了
三国之中,魏、蜀或夸或骂,都是被历代人们渲染颇多,可以算是历史上的“明星”政权。相比他们,同时代的东吴似乎低调得多。
蜀国关羽勇猛忠义,后世用来形容胆识过人的行为经常会使用单刀赴会,这个典故就是出自关羽,但是事实上这场吴蜀之间的会晤的真相中关二爷却并不那么磊落。
单刀赴会中在演义小说中把关羽塑造成了一个高大形象,对比东吴的鲁肃反而成了一个畏畏缩缩的小人物。
实际上这事上关二爷还真不占什么理。
刘备号称仁义,事实上人品可并没有那么好。
曹魏更强,所以蜀吴联合,在这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鲁肃,他一手促成了这个联盟,因此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
赤壁之战后,刘备为了蜀国的战略布局,几次想要借孙权手中的荆州地盘。当时几乎东吴的所有人都反对,包括鲁肃的至交周瑜。
但是鲁肃劝说主公孙权将荆州南郡这块地盘出借,以此来巩固蜀吴双方的友好关系。这样一来,鲁肃也算是双方的中间人。
俗话说有借就要有还,没想到刘备借这块便利占领益州达到目的后,东吴几次讨要都没有要回借出去的地方。
于是就有了这场貌似东吴强横,非要拦住关羽的事件。事实上单刀赴会的主人公可并不是关二爷一个人,而是鲁肃提议双方将军都单刀赴会而促成的。
为了和关羽面谈,鲁肃不顾危险和部下的阻拦,带着几个部下,挂着一把刀就去了。后世却把这种事迹归到关羽身上,还把他塑造成一个并不很光辉的形象,也是够冤枉的。
因为这时曹操也已经打了过来,刘备也害怕双方联盟一起内讧,连益州都丢掉,于是就派人和孙权讲和;孙权也有顾忌,于是双方各退一步,平分了这块地方。
提起东吴大将很多人只能想到周瑜,鲁肃在演义中被塑造成一个老实的老好人形象。实际上,东吴的崛起绝对离不开他,他极力主张的联蜀对东吴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鲁肃出身很好,是个富二代,从小由自己的祖母抚养长大。他性情豪爽,从小就喜欢读书骑射,可以说文武双全,也正是这样他能够既是杰出谋略家又是一代名将。
性格使然,鲁肃身边聚集了一批子弟,他又仗义疏财,在当地的乡中有不错的威望。他当年遇到周瑜,当时周瑜还不是孙氏手下大将,只是个居巢长。有一次他想向鲁肃借粮,鲁肃二话不说就将自己手下的一半粮食借给了他。
两人因此成为至交好友。周瑜之后劝说鲁肃投于孙权帐下,又向孙权推荐了自己这位好友。孙权和鲁肃面谈一番后十分欣赏他的才能,当即重用。
赤壁之战之前,东吴的很多将领都主张投降,只有周瑜和鲁肃极力主战,最终成就了这一场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战。
曹操短时间内统一的可能性被打破,黯然撤兵,回到老巢休养生息。这样一来,三足鼎立的格局也基本成型,东吴成就了一方割据。
于东吴来说,鲁肃可以说是个诸葛亮式的存在,千年来却像他辅佐的政权一样低调,籍籍无名,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