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41岁区长升市委常委,49岁任厅长…59岁的女干部错在哪?
49今年两会后,各地“打虎拍蝇”力度陡然大力。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名省部级干部被拿下,厅局级“小老虎”更是层出不穷。
最直接的感受,干事的人多了,扯皮的事少了,老百姓的心气顺了,社会更和谐了,这就是反腐的魅力所在。
而在一批批被查处的官员中,也不时夹杂着女性干部。她们赶上了好时代,成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的弄潮儿。她们有些人又忘记初心,最后背叛了人民。
今天要交聊的这位女官员袁华,一生在“官场”,倒在了“59岁”上。
袁华,1964年4月出生于安徽芜湖市,公共管理硕士。从图片看,颇有气质,没想到与严重违法违纪连在一起。她有哪些经历?
01
共青团系统
与大多数公职人员一样,她起步于芜湖市交通局。1982年8月,18岁的她担任局团干事,后任团委副书记。
1985年10月,21岁的她先后任芜湖团市委工农青年部、组织部部长,副书记、书记、党组书记。
在共青团系统,她从一名团干事成长为正处级的芜湖市团委书记。
02
1999年4月,35岁的她离开工作了17年的共青团系统,挂职芜湖县委副书记。
这是她很重要的转折点,从条线系统走出来,开始接触地方政务,为后来的主政一方、在政府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3年1月,挂职近4年后,她调任芜湖市镜湖区委副书记、区长,成为县区“二把手”。
此后不到3年,2005年12月,她由区长直升滁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官至副厅级。
这一年她41岁,可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这一年,她越过区委书记“大坎”,直接异地担任重要岗位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要么工作能力异常突出,要不身心投入“苦尽甘来”。
两年多后,她任滁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兼任滁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由此成为滁州市政府“二把手”。
2011年4月,47岁的她再进一步担任分管党群的滁州市委副书记。
站在十字路口,她迎来职业生涯的“新抉择”,再进一步成为正厅级领导。
03
如果再进一步,她有两个选择:地级市市长或书记、省直机关一把手。很显然,她“选择”了后者。
2013年2月,离49周岁还差2个月的他任安徽省文化厅(后改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一个月后,又兼任了厅长。在此岗位她待了近6年。
2018年12月,近55周岁的她“退居二线”,担任安徽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她是“力求上进”的!4年后,她升任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3年3月,更是刚升任主任委员2个月后,升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主任。
目前,官方还未公布她具体违规违纪的细节,但应该与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分不开关系。
04
疑点分析
1、2003年1月,39岁的她调任芜湖市镜湖区委副书记、区长。据笔者对数十名腐败官员经历分析,成为一地“当家人”后,如果监管不到位,很多官员往往走上贪腐之路。
2、2005年12月,41岁的她由区长直升滁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这种高难度动作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里面是否有什么秘密?
3、“退居二线”后的“步步高升”,大家细品。
又一名女性高级干部倒在了违法违纪的路上,只能说:反腐零容忍,反腐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