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新首富:林木勤靠东鹏特饮逆袭,一年卖24亿瓶,半年赚3亿
潮汕首富从刘绍喜到马兴田,都有一个特点,那便是他们的企业上市,导致身家暴涨,才在潮汕这片地区坐上了首富的位置。
在过去的两年,饮料界迎来了一波上市潮,先是农夫山泉在港交所敲钟,钟睒睒成为了新一任的全国首富。
半年后的2021年5月27日,东鹏特饮登陆A股,虽然是以46.27元的发行价,可随后的15天上演的涨停潮,直接将林木勤送上了潮汕首富的位置。
在东鹏上市的当天,林木勤讲话,直接点名感谢严彬,说:“如果没有严彬引进红牛,功能饮料不会出现‘一超多强’的盛宴。”
这句话听着是向前辈致敬,但仔细揣摩一下,无异于杀人诛心,若不是红牛陷入商标争夺战,东鹏特饮不可能一年卖出24亿瓶。
在那段时间,林木勤带着东鹏特饮做了什么,从功能饮料杀出了一条血路?
一、
林木勤出生在汕尾这座沿海城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这般淳朴的生活中,林木勤靠着一份学习的劲头,考上了广州的中山大学,一路攻读工商管理专业,拿到了硕士学位。
毕业后,林木勤被分配到深圳建材工业公司,不是当管理者,而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技术员。
这份工作很容易给人带来落差,甚至连老家的人也会议论:“父母辛辛苦苦供你上大学,最后去工厂里干活,没出息!”
大舌头总是避免不了,好在林木勤调整好心态,在工位尽职尽责,摸索每一道生产工序,据他后来接受采访时,他说:“闭着眼都知道每一个生产过程的细节。”
林木勤当了4年技术员,深知这个岗位走到头了,最终还是一个技术员,在1988年,他选择了辞职,到天然饮料厂上班。
跨行业,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重新开始,林木勤也是一样,从车间做起,保持着之前的学习劲头,在天然饮料厂工作了10年之久,最后辞职时是以部门经理的职位。
这段在饮料厂历练的10年,给林木勤的日后的饮料事业打下了基础。他之所以辞职,是因为东鹏特饮这间小国企,需要招揽人马,一改连续亏损的颓气。
1997年,林木勤到东鹏担任副总经理。彼时红牛已经由严彬引入中国,掀开了功能饮料的序曲,林木勤尝过红牛的味道,想着功能饮料正是处于方兴未艾的形势,于是他极力推出功能饮料,就命名为东鹏特饮。
林木勤本就受任于败军之际,可他还没有展现出力挽狂澜的实力,在东鹏的5年间,车间没有原材料开工,工人的工资发不出去,恰巧2003年被称之为管理层收购元年,在这般背景下,公司打算出售东鹏,内部人员有优先权。
东鹏特饮是林木勤推出的,他不舍得卖出去,想着盘下来。当时摆在他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与他人集资,买下工厂和地皮,个人手中的股权很少;另一个则是买下品牌和设备,自己能当家做主。
两者之中,林木勤选择了后者,跟20多位同厂兄弟,一起买下了东鹏特饮。当时一共花了200多万,有人会想,打工人为啥会有那么多钱?
金山翻阅了众多材料,也未能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金山猜想,很有可能是林木勤的家乡或家族出了一份力。
外界都说潮汕人团结,最能体现团结的地方,就是遇到大事时,大家能不能齐心协力。一般来说,家族里出了一个大学生,要是家境贫穷,东家500,西家200,大家一起把这个学费凑出来。
林木勤在职业生涯的前15个年头,他或许没有攒下百万,但回家一打招呼,为了支持他的事业,就算没资金,恐怕砸锅卖铁也要支持。
二、
2003年,林木勤正式成为了东鹏特饮的主人,彼时他面临一场“三无困境”,没有资源、没有渠道、更没有资本。
也就是说,林木勤就算没有通天法门,也要解决一厂老小的吃穿用度。在东鹏特饮最艰难的5年间,林木勤走出了一条稳重的道路,那便是不断控制成本,薄利多销。
起初,东鹏特饮没有销路,林木勤就一家一家去推销,在他的努力之下,十几年的汕尾地区,流行着一系列盒装饮料,菊花茶、陈皮茶,刚开始的售价5毛,后面涨到1块左右。尤其在酷暑季节,菊花茶更是热销,毕竟清热解毒嘛。
这些盒装饮料或许进不了饮料巨头的法眼,不过这确实解决了东鹏特饮的生存困境,若活不下来,怎么等来逆风翻盘的机会?
在解决生存困境的同时,林木勤一直在惦记着另外一件事,那便是功能饮料。自从红牛入世以来,功能饮料就被它一家独大,就算有后来者启力、乐虎,也很难在同一张桌子掰手腕。
2009年,林木勤重新切入功能饮料赛道,推出了包装跟红牛类似的东鹏特饮。因为东鹏坐落于广东,林木勤的首要目的是深耕广东市场,这从后来的业绩披露中可以看到,广东市场为东鹏特饮带来了几十亿的销售额。
彼时《外来媳妇本地郎》是广东本土热播剧,东鹏特饮邀请里面的演员来代言,借此打开市场。
重新出道的东鹏特饮摆脱不了“模仿”的质疑,一直到现在都摆脱不了,“累了、困了..”这句广告词原先是红牛用的,后来东鹏特饮高举拿来主义,修改一下成了“累了困了,东鹏特饮”。
包装与广告词相似,东鹏特饮并没有一炮而红,林木勤也是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每次在高速服务区歇脚,他都会去看看垃圾桶里有多少东鹏的空瓶子。
创业维艰,林木勤必须想出另外的办法,这一回,他将从创新入手打响争夺战。
三、
林木勤对东鹏特饮的小手术改造,并不是从饮料口感,而是在包装上动了心思。彼时功能饮料都是用罐装,东鹏特饮就用塑料瓶,瓶装的,分量更足。
他观察到一个细节,消费者在饮用之前,都会用纸巾擦拭瓶口,说明大家很注重卫生问题。他给东鹏特饮里多加了一个盖子,防止灰尘落到瓶盖。
做出了这样的改动,东鹏特饮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创新。同时高端市场被红牛牢牢占据,在定价方面,林木勤避免跟红牛起正面冲突,价格拦腰,主打中低端消费人群。
这回林木勤是来势汹汹,为了精耕广东市场,他把东莞列为样板市场。在猛虎下山之际,他曾说过:“若是拿不下东莞市场,东鹏特饮还有什么资格走出广东?”
林木勤下定了决心,营销团队铆足了劲,到处穿插在东莞街头,一年下来,大家盘算战绩,东莞拿下了一个亿的销售额。那年,东鹏的总销售额才两个亿。
饮料行业能够获得大发展,主要是赢得的年轻人的芳心,随后不久东鹏特饮走出了“品牌年轻化”战略,重金邀请谢霆锋代言。经过不断摸索,广告词也改成了“年轻就要醒着拼”。
谢霆锋在广东地区都不少的粉丝、影迷,他的加盟,间接促进了东鹏特饮的强势崛起,但光靠这些就要上市,远远不够。2015年开始,林木勤敞开双臂,乘着互联网这股东风起飞。
2015年,林木勤启动了瓶盖扫码战略,用返利的方式,把品牌和消费者连接起来。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1亿人通过这种方式,来与东鹏特饮完成互动,林木勤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消费者的喜好,做出改动。
2016年,林木勤创造了“创可贴”广告,在影视内容的合适处,横跳出东鹏特饮的广告。这种广告生动有趣,观看者并不反感,也就是说,东鹏特饮的销售目的已经达到,但这种广告方式还一直被沿用。
当东鹏特饮在强势发展时,红牛在干嘛呢?2015年,红牛的创始人许书标逝世,严彬从泰国引进来,一直“借用”红牛这个名字,新的继承人想要夺回品牌,白白占严彬打下的市场,一场品牌之争就此打响,一直延续至今。
严彬在这上面耗费了太多的精力,自然无力顾及业界新秀,一年卖出24亿瓶的东鹏特饮。
2021年,业绩一直良好的东鹏特饮在上海敲钟,林木勤身家暴涨,15个涨停板将他抬进了潮汕首富的位置。从业绩披露中,东鹏特饮上半年盈利6亿多,并且进行了分红,每10股派送15元。
林木勤手中握有1.99亿股,换算下来,他可以分到3亿左右。半年就赚3亿,潮汕首富果然名不虚传。但东鹏特饮的股价爬上280的高位之后,市值达到千亿,一路狂跌,至今股价维持在180,蒸发300多亿。
在这般背景,仍不可抹掉林木勤的努力,他虽有高学历,但从他的履历来看,他一直是个草根,如今靠着一款饮料实现逆袭,那是草根的逆袭。
在敲钟的那一刻,林木勤或许想到他刚毕业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技术员,当他还是一个小小的技术员,估计没有想到,日后会身家百亿,会成为潮汕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