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推荐的赵括,为何他还能位居武庙十哲之列?
在武庙十哲里有这么一个人物,他的生平不详,一生没有白起这样的出生入死,也没有孙武这样的赫赫战功,可是他同样位列于武庙十哲之列,他就是燕国将军乐毅。
让人印象深刻的《三国演义》里,诸葛卧龙自诩管仲、乐毅。也就是说他认为他和管仲、乐毅一样,用后世的眼光来看,诸葛亮和乐毅比较像一些,因为他们终其一生都没能帮助自己的君王完成一统。虽然管仲也没有,可是时代不同,诸葛亮处于东汉末年,而乐毅也处于战国末期,所以背景不一样,否则以管仲之才区区天下又何足挂齿。
乐毅之所以成名呢,首先他的一生是主要活动于战国后期,那时候除了齐国和秦国,其他五国都依旧相对的衰落了,再加上当是齐国的目中无人,得罪了另外的国家,所以这才给了乐毅执掌五国军队的机会,至于这其中有没有秦国的身影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总之,秦国是很乐意看到齐国被围攻的。
对于历史的记载,可能是因为乐毅能够拿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所以才能够排进来吧,而且再加上如白起等战国四大名将终其一生也只拿下了大概这么多座城池,而且乐毅虽然统帅的是最弱小的燕军,可是竟然打败了齐军,要知道,当时的齐军可是和秦军一样强大的啊。至于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容我慢慢道来。
首先,其中一个原因我们上文也有提到过了,是因为齐国的变成了失道者,这让乐毅有说服其他四国的机会,当时的军队中有赵军,自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军就有了质的飞跃,他们曾经和不可一世的秦军打得不相上下。而当时的赵惠文王,甚至把赵国的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让他指挥赵国的军队。
此外还有楚军,楚君一直以来都是骁勇善战,不过他们缺的是出名的将领(在当时来说),所以也归到乐毅手下指挥。至于当年威震天下的魏军武卒,虽然被孙膑、白起消耗殆尽,可是同样不可以忽略,另外还有韩军,虽然韩军很弱,可是在那个年代来说,有个人头数也是可以壮壮威风的啊!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齐愍王强盛之时,曾经征战四方,以上的国家都被打败过,所以他们都是带着复仇的目的前来的,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他们很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又加上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加持,所以他们的战斗力瞬间提升了一个度。
另外的原因就是齐国本身因为连年征战,军队已经颇显疲惫,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所以在这种时候又加上秦国在一旁的虎视眈眈,所以才造就了乐毅的威名。
哪怕如此,乐毅也打了5年多才把齐国打到只剩2座城池,由此可见,其实乐毅也没传说中的那么强,毕竟是强强联合,共同碾压齐军。说实话这场战役,我想无论换哪个有点名气将领来指挥,都会比乐毅做得更好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击败齐军主力之后,乐毅竟然遣退了赵、楚、韩、魏的军队,独自率领得胜之军——燕军,所以这就造成了乐毅带领燕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错觉。
不过乐毅终究还是有点本事的,他知道齐军已经是差不多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了,所以他决定围而不攻,这样慢慢磨死齐军,只是可惜,乐毅忘记了,齐鲁之地自古以来就多出人才。
在这关键的生死关头时刻,一个名叫田单的少年横空出世,因为他的出现硬生生的用2座城池抵挡了乐毅几年之久,再后来利用反间计,迫使乐毅远走赵国,至此乐毅籍籍无名。也不是说籍籍无名,他在长平之战时还大力推进了赵括,至于结果大伙都知道了。
而田单在乐毅逃走后,用当时的残兵败将巧用火牛阵打败燕军,接连收复齐国丢失的国土,而这一切只用了短短不到几个月的时间,由此可见,熟强熟弱了。
所以才说乐毅能够进入武庙十哲实属有些水分,不过按照他终究他还是能拿到了白起等将领终其一生才拿到的战果,所以不论他后来虽然在逃到赵国的时候还推荐了赵括去打长平之战,可是在燕差点灭齐之战中他确实指挥了整个战场,所以他能够进入武庙十哲之列也实属应当,当然了小编这里只是阐述自己的观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