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认的3大神童,智力超群却遭天妒英才,没有一人活过成年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在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中,儿童应该是天真烂漫的代名词,不事雕琢、浑然天成,他们身上似乎总会有无穷无尽的能量。
也正因为儿童代表着天真、活泼、不谙世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一些大人拿"童言无忌"、"他还只是个孩子"来化解尴尬,用"你还小,这些道理你以后自然会明白的"来搪塞儿童。这些语境大家是否也曾经历过呢?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奇人异事,其中便有三个神童的故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曾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而孔圣人也确实在践行着这句名言。据史书记载,一年冬天孔子要去别地游说讲学,行至某地却被一个小孩子挡住了去路。
原来那个孩子正在雪地上画着画,像是一座城池,孔子见城池画得精致,不忍心踏过,便想着从一旁绕过,结果这个孩子把手中树枝一甩,对孔子说:"先生为何看着城门不走,却要绕城而过呢?"
孔子笑着对孩子说:"城门太小,自己进不去。孩子表示城门若不让人过,要城又有何用?"于是就用手中的树枝在空中虚划了一个大门,然后恭敬地对孔夫子说:"老先生,那座城画好了,请您前行吧。"孔子见这孩子聪慧而不失淳朴,便邀其同行。
这个孩子就是项橐,当时年仅七岁的他常常辩得孔夫子哑口无言,孔子心生佩服,竟拜项橐为师,在当时传为一段佳话。可项橐却在12岁那年自尽而亡,背后的原因无从知晓。
另一位神童是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也是秦国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他自幼便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军事天赋,十二岁那年便出使赵国,不费一兵一卒,便使秦国得到了十几座城池。
甘罗小小年纪便拜入秦国大家吕不韦门下,后又因功获得秦王的赏赐,却也因名声过盛,招致了不少嫉妒的目光,年少成名却又暴毙而亡,恐是遭人迫害。
智意所及,若成人之智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两位神童只是在某一领域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那么接下来笔者要介绍的这位真可谓是"全才"。
《三国志》中曾提到"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他就是曹操的爱子曹冲。
相信大家都对"曹冲称象"的故事耳熟能详,笔者在此不再多加赘述,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曹冲当年只有五、六岁的年纪,还未曾真正入读,对于物体的称量标准自然是毫无概念,但他却可以在众人无计可施之时,巧用妙计测得了大象的重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父亲的尴尬,着实值得称赞。
曹冲的成人之智还体现在他敏锐的观察力与极强的共情能力之上。当时国内事务繁重,严刑峻历之风盛行。
一日一名管理仓库的小吏看到曹操的马鞍置于仓库,正被老鼠啃啮,心中十分担心,想要自首,却又惧怕严刑拷打,犹豫不能自安。这时曹冲看到这位小吏脸上的惶恐神色,了解了一些情况之后,便对他说先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
之后曹冲拿刀刺戳自己的上衣,营造出被啃啮过的状态,假装闷闷不乐,曹操见他这副模样,便张口询问,曹冲回答:"民间认为被老鼠咬了衣物,是不吉利的征兆。"曹操说:"不必在意,这些说法只是民间的谣言罢了。"
两天之后库吏前来自首,曹操笑着说:"小儿的衣物穿在身上尚且被咬,何况是放在仓库的一个马鞍呢?"便将此时一笑置之。
曹冲的聪慧与博爱深受曹操的喜爱,甚至有让曹冲继承大业的打算。可惜曹冲在十三岁那年患了重病,不幸夭折,曹操为此伤心不已。
其实关于曹冲的死因在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不过在笔者看来,"早慧易夭"着实令人惋惜,少年意气风发,本该是成就一番大业的年纪,却得到如此一个草草收场的结局,这真是神童的宿命吗?
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实神童的故事不只存在于历史记载中,在《中国诗词大会》之中,也有一位少年一路过关斩将闯入总决赛,得到了"诗词神童"的称号。
在比赛中他不仅展示了惊人的诗词储备量,还有他那坚定的神情,稳健的台风,都令笔者印象深刻,举手投足,颇有大将之风,虽然最终离冠军还有一步之遥,但他已向大众证明了他的实力,也让这个时代听到了孩子的声音。
反观当下,许多家长总喜欢在孩子尚小的时候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他们,彷佛这种比较会带给他们孩子更大的潜力,可这种教育方法真的正确吗?
且不说这种同龄人之间的比较会催生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使他们变得更加胆怯、自卑,而这些孩子的父母在说出这句话时,就已经犯了一个错误。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身上总会有闪光点,也总会有不易察觉或一眼能看出的缺点,当你用一个个体的弱项去和另一个所谓强者作出比较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不会得到想要的答案了,为何要自找无趣呢?
确实现在的环境需要家长们为孩子做出十足的准备,没有哪个家长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补习班、兴趣班,这难道就是当代儿童的宿命了吗?
在笔者看来,孩子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恰恰就是他们的天真与单纯,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质,但每个孩子身上都具备善良的品质,请不要让这种善良,染上功利的色彩。
"伤仲永"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即使仲永身上背负着"天才"的称号,但如果不能得到一个良好的环境,最终也会"泯然众人矣",请不要让这种悲剧再度发生,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要相信他也会有成为神童的可能。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不幸的是,其中记住这一点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