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脂砚斋究竟是什么人?这个猜测真的令人意外却又惊喜
历来熟读《红楼梦》的读者都免不了讨论和思考一个问题:脂砚斋究竟是何许人,他与作者曹公又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脂砚斋不是一人,而是多人。如果从流传下来的脂砚斋评语来看,这话不错。因为有的评语后面未曾注明评论者,有的会注明“梅溪”、“畸笏叟”、“畸笏老人”、“脂研”等,如原著第十三回、十六回、二十回等处,即是如此。
从性别来看,有人认为脂砚斋是女子,也有人认为脂砚斋是男人,如果脂砚斋真的是多人,那么想必其中也有女子。原因在于,《红楼梦》里所描述的上下贵贱若干女子,确实行止性情大不相同,作者对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描写惟妙惟肖,如同身临其境亲遇其人,时常令人拍手叫好,总觉得作者生命中曾出现不少女性,就像少年贾宝玉长期混在女孩们队里中一样。
从脂砚斋与作者关系来看,曾看见一个说法,说脂砚斋是作者晚辈,窃以为不太可能,很有可能写脂砚斋批语的几位先生中,就有一位是作者“芹溪”的长辈或尊长。因为,在《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一章章首的脂批中,有这样一句:
“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者?……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单从这句批语来看,可见此处脂批评者身份不低于作者曹公,更不太可能是女性。
古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关系远比现在严格,若是晚辈评长辈的书,断不会出现以“命”字开口的语气或表达方式。若是女性,但凡是读书知礼之人,也不会以这种口吻在书稿上注下批语。从这个角度来看,有观点人物脂砚斋是作者曹公的叔叔,倒是经得起推敲。
最近看到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分析出脂砚斋是曹雪芹和他的妻子在批注《红楼梦》时合用的笔名。
这个观点为考证脂砚斋身份提供了一点思路:比如脂砚斋并非一人,而是多人;其次,书写脂砚斋评语者,有男有女;再次,曹公不仅在书中时隐时现显,更是在脂批中时隐时现。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我觉得如果真是如此,曹公一定是个十分幽默开朗,且敢于拿自己开涮的人,而他的妻子显然并未那种“一味贤德”不知变通的宝钗式的“女夫子”,反而更像是钗黛的“合体”。
而这个观点之所以让我感到眼前一亮,原因大抵如此,我甚至愿意相信,作者夫妇在著书之余,日常相处一定是琴瑟和谐,有商有量,彼此互敬互爱,即使“举家食粥酒常赊”,但在困苦艰难的生活中也能享受到著书过程中的乐趣。
为何我比较认可脂砚斋是曹公和妻子合用的笔名这一观点呢?
一、脂批常有妙语
在读红楼过程中,常见脂批有妙语警句,有的甚至惹得我捧腹大笑。在我看来,脂批常打趣薛蟠,将他称为“呆兄”,有薛蟠出现的故事情节,脂批也常会抓住薛蟠的言行,大做文章。
最为有趣的一句是第二十六回里,薛蟠和宝玉、冯紫英等人说到字画,薛蟠这个文盲,说他昨天看到过一张“画的着实好”的春宫图,此时,脂批评了一句:
“啊,呆兄所见之画也。”
不仅语气幽默,而且带三分戏谑姿态。这口气,看去是和作者关系不浅,若说是作者本人所评或是妻子所评,都显得极为亲切且不突兀。如果作者和妻子写书过程中常有乐事,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毕竟曹公增删十年呕心沥血,凡喜欢红楼的读者,都希望这创作过程中,他的欣悦大于辛苦。
二、脂批似曾与作者共同创作
如果说脂砚斋是曹公的叔叔,关系会显得较疏远。如果脂批是作者本人,则会显得亲近许多。
从现存脂批来看,他时常预言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发展,又时常暗示自己曾经到过故事中某一场景,经历过某一事件,或是知晓某一情节。如“又伏一案”、“又伏后文”、“真有是事”等语。
真正细心读过脂批的人,会发现脂批曾有过对原文相关情节的错误判断,随后又会加以更正,最为典型的例子即是对怡红院小丫头小红的判断,起初脂批评道:
“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
但后来因见其他稿件,脂砚斋又批到:
“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
第二句批语等同于为红玉正名,可见脂砚斋对原文确有反复翻阅。脂砚斋也曾见证过作者的创作过程,甚至读过不少现在遗失的底稿。除此之外,脂砚斋常对作者写作手法加以评论,如:“文人弄笔,虚点缀也(第二十八回)”,又有“后文方知”、“有是语,有是事”等。
三、脂批似是作者知己
脂批的口吻,除前面的戏谑外,也有悲痛、愧悔、欣慰、沉重的情绪和语气。他像是作者本人,又像是站在幕后的观书人。他有时透露故事情节,有时对人物或事件加以评点,有时站出来印证书中某事,诚恳殷切地说如“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等语以及“当知前批不谬(第六回)”,总而言之,脂砚斋,就是那个“极会看戏人(第五回)”。
因此,若说脂砚斋是作者的叔叔,总觉得这距离有点远,叔侄之间很难有如此投契无话不谈的,若说脂砚斋就是作者本人,或是作者的妻子,倒令人觉得脂批与《红楼梦》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到位了。
最后,《红楼梦》原著结合脂批齐读,有时令人豁然开朗有时如堕云雾中,关于《红楼梦》的谜题很多,这些谜题也许有一天会解开,也许永远解不开。
作者:端雅。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红楼夜思。从书里,看更广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