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给故宫博物院题写过新牌匾,比起老匾,哪个书法水准更高

郭沫若给故宫博物院题写过新牌匾,比起老匾,哪个书法水准更高

文·段宏刚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坐落在北京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的故宫紫禁城内,如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三大宫殿之一,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来参观。它的前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成立“故宫博物院”的目的,是清点和查收紫禁城内的所有文物,并给每件文物进行编号,把它们归类并陈列出来,供世人瞻仰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

这项工作是由“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完成的,委员会成立于1924年10月底,委员长由著名文物学家和教育家李石曾(1881年——1973年)先生担任,他率领14名成员完成了这项艰巨而伟大的工作,成员都是当时的著名专家、学者。

“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虽然是一个临时机构,但里边人才济济,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著名考古学家罗振宇先生,都是文化界响当当的人物。

经过将近一年的清点和查收,共整理出117万余件文物和9.4万多个编号,并刊印、出版了《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一书,共6编28册。

自此,故宫博物院的整理工作圆满结束,只等着举办盛大的建院典礼,向世人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的消息了。

故宫博物院成立后,由谁给题写牌匾却成了难题,毕竟,故宫博物院太重要了,是国家文化的象征,题写牌匾的人,在身份地位、文化水准、学术成就、影响力、知名度、口碑等诸多方面,能让众人心服口服才能胜任这个工作。

李石曾题字

经过讨论和评选,大家一致推举李石曾先生来题写。

李石曾原名李煜瀛,他的名头并不小,出生在京城的名门望族和书香门第,他父亲是晚清军机大臣、大学士李鸿藻,去世后被追封为“文正”,“文正”是朝廷嘉奖文臣的顶级谥号,整个大清王朝共有276年历史,被嘉奖的“文正”才不过8人。

在家风的熏陶下,李石曾自小饱读四书五经,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底子。后来,他跟当时所有的有志青年一样,漂洋过海来到欧洲留学,眼界和思想进一步得到提升。

学业有成后,他回到国内,在文化、教育等事业上,迅速发挥出重要作用,在当时的影响力上,跟蔡元培先生不相上下。

郭沫若题字

书法虽然不是李石曾的强项,但是,他毕竟是一名传统文人,国学修养很深厚,跟那个年代的所有文人一样,他长期使用毛笔书写各种文稿,因此,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并不低,不亚于专攻书法的文化名人。

由于故宫博物院的大门很大,门楣也很高,必须写出大字,才能跟整体环境相匹配。

当时题写“故宫博物院”5个大字时,每个字都超过了1米。字实在是太大了,没有那么大的书桌供李石曾所用,也没有小样稿作为参照,对李石曾来说,这次题写牌匾完全是一种摸索和创作,具体能写成什么样子,他也不知道。

李石曾把5张毛边纸粘在一起,组合成一张长约1丈的超大纸张,然后,他把大纸铺在地上,拿起特大号毛笔,半跪着,一笔一画在大纸上写下了5个大字——故宫博物院。他写这5个大字,完全是一次成型,写完没有对任何一个字进行修饰。

后来,据文物专家单士元先生回忆,李石曾题写的每一个字足有饭店普通圆桌那么大,写完后,李石曾累得满头大汗。看来,题写榜书大字,不仅是脑力劳动,更是一种体力活。

即使一些书法大家在题写大字时,也不敢拿着大号毛笔直接去写,因为那样太难掌控了。许多人都是写好小字后,然后放大处理,再制作成牌匾悬挂起来。

李石曾直接上手写大字,足见他对自己的书法修养和掌控能力很有信心。

据说,于右任先生当时也在现场观看了李石曾题写牌匾,当于右任看到李石曾半跪在地上一次性写下这个牌匾后,觉得自叹不如。

可以看出,李石曾深谙颜真卿楷书的精髓,“碑学”修养非常深厚,这5个大字的造型结构经营得十分合理,整个字体呈现出厚重、端庄、沉稳、雄浑、大气的审美格调,跟整个环境相得益彰,犹如出自颜真卿之手,让很多人误以为这个牌匾是从颜真卿书帖里集字而成。

李石曾的题字被制作成牌匾悬挂起来后,被游客津津乐道,一挂就是46年。

1971年,故宫博物院被整修一番后重新对外开放,并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指导。

大文豪、大学者郭沫若(1892年——1978年)先生作为重要嘉宾前来故宫博物院指导工作,时任院长吴仲超看到郭沫若后,当场提议为博物院题写一块新的牌匾。

郭沫若当即答应,酝酿片刻后,不拘小节,抓起毛笔,很随意地在一张单面印刷过字的打印纸背面,写下了“故宫博物院”5个小字。

由于郭沫若当时的书写状态很放松,正是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发挥,却写出了真实、自然、灵动的字体,促成了书坛上的一段佳话。

那么,郭沫若题写的新牌匾和李石曾题写的旧牌匾比较起来,哪个书法水准更高呢?

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只能从欣赏者的个人喜好来见仁见智。

李石曾的题字笔力雄健,阳刚之气更明显,在传统的审美趣味上更浓厚一些,把“颜楷”的形神发挥得很到位。

郭沫若的题字洒脱奔放,字体更活泼一些,线条变化多,融合了魏碑、楷书、行书等多种书体的特点,显得更耐看一些。

相关推荐

​祝总骧和他的312

​祝总骧和他的312

121

祝总骧和他的312 媒体报道 国内报道 ★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新闻联播》、《午间新闻》、《神奇中医》、《两岸万事通》、《夕阳红》等电视节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11个历史冷笑话

​11个历史冷笑话

71

11个历史冷笑话 历史中的奇闻趣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令人啧啧称奇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历史中一些出乎意料的情节,让人忍俊不禁。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引人入胜的历...

​搞笑内涵段子图超长合集

​搞笑内涵段子图超长合集

127

搞笑内涵段子图超长合集 #头号有新人# 1.我要找我律师 2.我喝废水长大滴 3.你再骂 4.顶级理解 5.解锁 6.视野 7.dog 8.评论区翻译 9.自转 10.破解 11.字面意思 12.再吃一张 13.借我 14.关心 15.卷...

​地埋常识之世界著名火山大盘点

​地埋常识之世界著名火山大盘点

155

地埋常识之世界著名火山大盘点 火山,大地的眼泪,自古便令人神往又害怕。它那过人的威力,能在瞬间毁灭一切生灵,也能孕育出沃土万顷。世界上分布着上万座火山,见证了地球漫长的岁...

​太原话——龙城言语研究

​太原话——龙城言语研究

99

太原话——龙城言语研究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今天除了美食,我打算跟朋友做一个关于太原话的小课堂欢迎来到我们“龙城言语”的讲堂,这次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古全浊声母字在...

​百年名校——澄海中学

​百年名校——澄海中学

200

百年名校——澄海中学 澄海中学创办于1915年,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杜国庠曾担任校长。1939年,因澄城沦陷,学校先后转移至澄海樟林、饶平浮山等地,坚持办学。1945年,学校迁回澄...

​史料中的西辽王朝到底是什么样的

​史料中的西辽王朝到底是什么样的

140

史料中的西辽王朝到底是什么样的 #头条创作挑战赛# 西辽是辽国宗室耶律大石在辽国灭亡之后跑到西域地区建立的国家,可以说是辽国统治在西域地区的延续。西辽在史书上又称为哈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