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枪换大炮”是种怎样的体验 看看福州城这十几年的卫星图你就知道了!
这两天,下面这条新闻,让稍微有点年长的福州人都十分感慨——
封闭了19年,有福州“爱情岛”之称的江心公园,终于重生了!计划今年春节前开园。(还不知道的戳这里)
19年啊,有时想来,它恍如隔世,有时想来,又如就在昨天
其实,这十几年来,沧桑巨变的,又何止江心公园?十多年来,这座城市的有些变化,当我们把他们聚集在一起细细品味,你一定会由衷的发出这样的感慨
“哎呀是啊!当年这里就是这样!”
所以,今天主页君为大家带来了一组卫星地图,让我们一起打开“天眼”看福州,瞧瞧这十多年来,福州这些大家所熟知的10个地方,是如何一步步变化为今天这般模样的。
这篇图文会有点长,但是看完你一定会深有感触。友情提醒:图片点开大图看,效果更佳!
苏万宝商圈
如今常逛街的福州人,有谁不知道苏万宝商圈?坐拥宝龙城市广场、万象城、苏宁广场三大城市综合体,苏万宝商圈如今已成为福州最火爆的地段之一。
不过,你可还记得,8年前,当苏万宝商圈还只不过是一条工业路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002年的苏万宝商圈,这里还只不过是一条十字路口。未来东北面的万象城、东南面的宝龙城市广场、西南面的苏宁广场,此时都还是一片低矮房屋。
摄于2002.3.7
2年后的2004年,这一年的11月,未来的福州人气商圈宝龙城市广场动工。同年12月,对面的万象城也不甘落后,同样热火朝天地开建了。
摄于2004.12.12
到了2006年,虽然动工较晚,但万象城却率先开业。2007年,在万象城前的广场上,还举办了首届青岛啤酒节。
2007年的4月30日,宝龙城市广场也开始营业了,不过,直到2008年该项目才完全竣工。
摄于2007.7.4
2009年。这一年,当时还被称作万宝商圈的这块区域人气爆棚,宝龙城市广场及万象城两个商圈合计2000多个原本免费的停车位,开始收费了。
摄于2009.1.25
由于宝龙万象人气高涨不下,每遇周末或者节假日,宝龙城市广场与万象城之间通道人车混杂,交通常现拥堵。于是,2011年5月,宝龙万象天桥开建,同年9月,天桥建成通行。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宝龙隔壁的红星美凯龙广场也开业了。
然后,2012年,万宝商圈的另一个城市综合体——苏宁广场动工。很快,这里将唤作苏万宝商圈。
摄于2012.7.3
2013年的9月30日,苏宁广场一期开业。苏万宝商圈三兄弟——宝龙城市广场、万象城、苏宁广场终于聚首。
摄于2013.8.4
2014年9月,苏万宝商圈又迎来新项目——宝龙万象广场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开工,工业路万宝段(白马路天桥至西二环路东侧)开始封闭改造。
按照规划设计,将在工业路地下建一条下穿双向四车道和地下7条行人过街通道,届时可快速分流车辆,行人将全部从地下过街,减轻地面交通压力。而万象、宝龙两处广场将改造提升为城市景观广场,周边环境将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摄于2014.12.18
2015年2月,工业路万宝段(白马路天桥至西二环路东侧)结束封闭施工并拆除了围挡,主路全面恢复通车。该路段由原来的双向6车道变成了双向7个车道。同年8月,宝龙城市广场人防工程地面围挡拆除,随后转入地下施工。
宝龙万象广场平战结合人防工程总平面图
如今,大家都在期待着苏万宝商圈的再次华丽登场!
穿过苏万宝商圈,继续沿着西二环路,直上尤溪洲大桥,再往西走一段,我们就来到了目前福州又一个超人气地段——
仓山万达广场
同样是近几年人气火爆的商圈,仓山万达附近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交通要道——浦上大道。正是这条大道与尤溪洲大桥,将苏万宝及仓山万达这两个福州人气最旺的商圈连接了起来。
不过,在2000年的卫星地图上,还没有所谓的浦上大道……
你能找出仓山万达位于哪个区域吗?(摄于2000.9.23)
2002年,这里仍是没有浦上大道的影子,这片区域多是绿色的农田,连楼房都很少。
下图中,主页君为你划出了未来仓山万达的位置,一定要盯住这一块,看看仓山万达周边是如何从一片庄稼地,一步步蜕变为繁华商圈的。
摄于2002.3.7
2004年,浦上大道已然建成,它如一条巨龙般横跨东西,将这片区域划分为南北两侧。
摄于2004.12.12
3年时间一晃而过,到了2007年,浦上大道的南侧已经开始建起了新楼房。而仓山万达所在的北侧,农田面积也在进一步缩小。
摄于2007.7.4
2年后的2009年,浦上大道南侧已经是高楼林立,而北侧未来的仓山万达,当时还未“成型”。
摄于2009.5.5
2010年,仓山万达终于动工了!
2011年5月,这个福州未来的超人气商圈,已经初现雏形。同年12月2日,仓山万达广场开业了。
摄于2011.5.20
2013年,开业才不到2年的仓山万达广场,火爆程度已经不输苏万宝商圈。
摄于2013.8.4
2015年初,浦上大道北侧的仓山万达周边地区,还能看到爱琴海购物公园的影子。
摄于2015.3.18
现如今,爱琴海购物公园已经开业,与仓山万达只不过几百米的距离……而未来,这片热土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仓山万达实景图
话说,尽管如今的苏万宝和仓山万达如日中天,但我们也别忘了福州曾经的商圈之王——
东街口
东街口,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东街口天桥,即便如今它早已不在了,可对于久居福州的人来说,东街口天桥并不仅仅是一座桥,它承载着我们数不清的故事和回忆。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回到那一年……
2007那一年,那个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那座熟悉的人行天桥……福州传统的东街口商圈,还是原来的模样,卫星地图上,东街的“口”,清晰可见。
摄于2007.7.4
2009年,福州人又在东街口天桥狂欢跨了两次年。周边的东方百货和东百大厦好像“长高”了一些。东北角那块空白的地区,未来将建成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当时的东街口商圈,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摄于2009.1.25
到了2011年。彼时,福州地铁1号线东街口站启动建设,随之而来的,福州地标性建筑东街口天桥,于当年的2月26日完全拆除。东街那个“口”,终于再也见不到了。
摄于2011.5.20
2012年,福州地铁1号线东街口站的施工如火如荼,这个十字路口也进行了围挡封闭施工,东街口的交通及人气都大受影响。再看东北角,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悄然落成了……
摄于2012.11.27
2014年,地铁建设重心开始南移,围挡也跟着转移到八一七北路了,3月份,东百大厦负一楼的麦当劳结束营业,同年11月,按照地铁施工的要求,东百大厦的B楼和E楼开始拆除。
摄于2014.2.2
2015年1月初,东百大厦的E楼已经完全拆除,原本10层的B楼,也拆得只剩下5层,到月底也将全部拆完。卫星地图上,原来的天桥位置,只留下了一个隐约的“口”字……
摄于2015.1.18
如今,有时候坐公交车恍惚了,经过东街口,仿佛还能看到天桥当年的模样。
曾经的东街口天桥
福州人对于东街口天桥的情结是不言而喻的,不过,说到东街口商圈,若缺少了与天桥相连的八一七北路,便是不完整的。
而这条路,福州人都称之为——
南街
南街,南北走向,是福州古老的中轴线。福州地铁1号线的施工,同样对南街有着深远的影响。
2007年的南街,街道两边还是绿树成荫、店面林立。
邓记、回春药店、以纯、fun、三福……还有那些叫不上名的零零碎碎的小店铺,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多少人在这些商铺之间川流不息。
而且,这一年的年底,冠亚广场也开业了。
摄于2007.7.4
2009年的南街,两边的树木更加葱郁。此时的东街口商圈,依然是福州最具人气的商圈之一。
摄于2009.1.25
2011年,南街南段的树木迁移了,露出了青灰色的路面及行驶中的车辆。
摄于2011.5.20
2012年,由于地铁施工需要,加上南街改造及地下空间开发,街道两边的店面开始拆迁。
彼时,南街两边的街道上,绿色的防护网包裹着道路边上的店铺,没有了绚丽的灯光,也听不见店员的拍手吆喝;只有被推倒的墙、七零八落的砖块,以及抢在最后搬迁之前,在脚手架间仍在经营的店家。
摄于2012.7.3
2013年4月,由于施工需要,南街机动车道封闭,仅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
10个月后的2014年,南街机动车道恢复通行,此时整条南街已不见青葱树影。
摄于2014.2.2
2015年,南街启动拓宽改造,地铁及地下空间施工仍在进行中。而津泰路附近已经冒出了几处融合老福州历史文化以及西方建筑特色的建筑,“新南街”呼之欲出。
只是,现在偶尔还是会怀念,曾经那些郁郁葱葱的大树,还有那条狭窄却清凉的林荫道。
改造前的南街
三坊七巷
既然说到了南街,那就不得不提南后街了。福州的文化名片——三坊七巷,从天上看下去,就像一根整齐的鱼骨。而南后街就是其中粗大的鱼脊骨,纵贯北南,将这片古街区分成东西两半,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
由于三坊七巷整片区域太大,无法在一张卫星地图中完整呈现。主页君只好截取了南后街的一段。一起来看看这十多年来,三坊七巷的变化。
2004年,正是福州市决定对三坊七巷进行保护性修复的前一年,这一年的南后街上,一排绿荫葱葱的树木分外显眼。这一年的元宵,市民们还能在南后街上买到传统花灯。
摄于2004.12.12
2006年12月30日,水榭戏台修复工程开工,标志着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正式启动。
2007年,塔巷改造,塔巷里著名的传统小吃店面悉数迁走。塔巷口鱼丸、永和鱼丸、老伊海拌粉干……虽然有些小吃只是换了个地方,但是离了那条窄巷,吃起来似乎总少了点福州独有的市井味。
此时的南后街,原本葱郁的树木已大部分迁移(摄于2007.7.4)
2009年春节,新南后街正式开街,沿街建筑恢复明清、民国风格。这一年的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摄于2009.1.25
2011年,此时的三坊七巷,从高空看下去,房屋鳞次栉比。
摄于2011.5.20
截止到2014年2月,三坊七巷已累计完成26处文保单位的修复,完成119处历史建筑以及45处更新建筑地块的建设。
摄于2014.2.2
2015年,三坊七巷顺利地被评选为全国5A级景区。它的魅力,正吸引着国内外八方来客。
摄于2015.1.18
只是,你可还记得,现如今司空见惯的南后街大门,当年曾让许多人生出过一丝陌生?
南后街大门
沿着南街继续往南,穿过福州南门兜大榕树,继续南下一段距离,我们就到了——
茶亭街
茶亭街南起洋头口,北至南门兜,以有僧人在中途设亭供茶而得名。这十几年来,茶亭街又经历了些什么?
2002年的茶亭街,看起来细得就像一条线。
摄于2002.4.30
2004年,茶亭街看起来似乎宽了一些,周边的建筑物好像也更密集了。
摄于2004.12.12
2007年,茶亭街已经启动改造,从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几乎整条沿街建筑,都为改造“让路”。
摄于2007.7.4
2009年,茶亭街的改造还在继续。彼时,从2008年3月启动重建的茶亭公园,已经看不出原有的模样。
摄于2009.1.25
2010年2月,重新开放的茶亭公园以崭新的形象亮相了。
2011年9月28日,位于茶亭街边上的未来福州第一高楼——世茂国际中心封顶。
摄于2011.5.20
2015年的茶亭街,一旁高高的世茂国际中心十分显眼……
摄于2015.1.18
如今改造后的茶亭街,路面宽敞好走了许多
如果沿着茶亭街继续一路向南直到江滨,就来到了福州又一个繁华的商业老街——
中亭街
中亭街位于台江区八一七路南端的闽江之畔,南起解放大桥路口,北至小桥头。
1998年中亭街开始重建,目前老街已经不复存在。下图为正在重建中的中亭街。
摄于2000.9.23
2002年2月2日,新中亭街盛大开街。新中亭街全长550米,宽270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是一座集旅游、观光、购物、美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兴城市综合体。
摄于2002.3.7
2004年之后,中亭街的模样就没有大的改变。下面的一组图片中,我们还能从高空俯瞰位于中亭街隔壁的上下杭。
2004年的中亭街与上下杭(摄于2004.12.12)
2007年的中亭街与上下杭(摄于2007.7.4)
2012年10月份,上下杭开始动迁。
2012年的中亭街与上下杭(摄于2012.7.3)
2014年的中亭街与上下杭↓↓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7月,上下杭旧屋区改造项目启动。
摄于2014.4.27
如今的中亭街,是小年轻们聚会的所在。8090广场、青年会,就算是平常时候也很热闹。每每交通高峰期,中亭街也常常堵成一锅粥。
而隔壁的上下杭,目前仍在修复性改造中。未来,这里会划分为民俗风貌体验区、主题商业会馆区、精品商业展示区、河畔时尚休闲区、特色美食步行街五大部分,上下杭将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福州市民面前。
别嫌主页君唠叨,再感慨一句↓↓
如果时光倒流,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亭街,如下图一样,是世井的,生活的,带有典型的“台江色彩”……
所以,当2002年中亭街开业之后,现在的年轻人估计很难想象,它承载了多少福州人(尤其是台江区人民)的期待。
改造后的中亭街
穿过中亭街继续往南,在解放大桥上,我们能远远看到闽江上一座形似巨大游轮的岛屿——
中洲岛
2002年,中洲岛启动改造前一年,它是这个样子的↓↓
摄于2002.3.7
2003年,旅英华侨张礼星斥资2亿港元,在中洲岛上建起一座巨大的仿欧式古典建筑,整个岛建筑造型就像一艘前进的豪华客轮。下图是2004年时的中洲岛。
摄于2004.12.12
2006年,海峡国际服装批发城入驻中洲岛,当时至少有500家商家在商城开店。摆地摊的也不少,从商城门口挤到了解放大桥上。当时,中洲岛的人气盛极一时,白天晚上都热闹。
2007年,中洲岛又重新定位为小商品、服装、窗帘批发市场,直到如今。
摄于2007.7.4
然而,多年来,中洲岛的经营却没有真正走上轨道,人气由盛转衰。2009年年初,中洲岛地块曾被重新规划为省科技馆用地,但由于改造涉及拆迁成本太高,阻力重重,省科技馆不得不另寻新址。
摄于2009.1.25
2012年,中洲岛早已今非昔比。四周环境脏乱、商业氛围淡薄。有实力的商家尽数撤出,店面大量闲置,沦为冷清寂寥、档次极低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到了晚上,则是卖烧饼、烤肉串、摆水果摊。
摄于2012.11.27
如今,中洲岛的人气难有起色。2015年12月,中洲岛店铺还被曝出涉嫌“一铺(房)多卖”。
“购物岛”、“不夜城”……虽然各种期待反复落空,但至少,这里有福州最美的夜景。
中洲岛夜景
还记得去年10月,福州那个青春洋溢的秋天么?当时,全国首届青年运动会在榕城举办。
而为了这一天,福州早在5年之前就着手准备了,有一个地方,见证了这整个过程,那就是——
海峡奥体中心
2010年,福州市提出建设海峡奥体中心片区的战略布局,9月,首支征迁队伍即进场动迁。从下图中,你能看出海峡奥体中心位于哪一块区域吗?
摄于2010.5.31
2011年12月,海峡奥体中心场馆建设指挥部揭牌,奥体场馆建设序幕由此全面拉开,周边区域开始渐变,一些地方已经成为工地。
摄于2011.5.20
2012年,从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出,工地的范围扩大了很多。中心那片环状的区域,就是未来海峡奥体主体育场的位置。
摄于2012.7.3
2012年,建设中的海峡奥体中心。下面这张图的时间,与上图只隔了不到5个月,可以感觉到,工程进展神速。
摄于2012.11.27
2013年4月,海峡奥体中心4月主体育场完成混凝土结构封顶。11月,综合体育馆、网球馆和游泳馆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顺利全面封顶。至此,三颗“水滴”初步形成。
摄于2013.7.31
2014年10月份,海峡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外加“水滴”造型的游泳馆、体育馆、网球馆,一场三馆外部主体全面完工,从空中看下去,海峡奥体中心就像“暖男大白”。而且,到了晚上,这里还有灯光秀可以看。
摄于2014.12.18
2015年10月,全国首届青年运动会开幕式在此举行。
海峡奥体中心为举办首届青运会做最后准备(摄于2015.3.18)
虽然有点远,但是奥体承办的演唱会,看起来还是非常爽的
在福州,还有一个地方,与海峡奥体片区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的是,这一变,不只是5年,而是整整15年。它就是——
金山新区
新千年后的福州,有一个很火的词——金山新区。2000年的盛夏,随着福州“东扩南进西拓”的发展战略,金山片区作为“南进”的主要发展方向,迈开了完美蜕变的步伐。那一年起,众多福州人都把目光聚焦于仓山区建新镇一带,共同见证了金山新区15年的发展历程。
例如,跨过金山大桥的这片区域,就是金山新区沧桑巨变的缩影。
2000年,沿着金山大桥由北向南过江后,是这样一幅景象:许多地方,还能看到绿油油的田地。
这一年,金山大道和金山展城的建成为金山新区迎来了第一批业主。
摄于2000.9.23
2002年,从卫星地图中可以很明显看到,这一片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2年后已经有部分农田变成了工地或者楼房。
摄于2002.3.7
然后,时间来到2004年。2年里,这片大地上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模样。
摄于2004.12.12
紧接着,到了2007年,它是这个样子的↓↓
摄于2007.7.4
2009年↓↓
摄于2009.1.25
2012年↓↓
摄于2012.11.27
2015年↓↓
摄于2015.1.18
金山变化到底有多大?下面这张图片已经被主页君用过无数遍了,但今天还是要再用一次↓↓
2004年的金山房价,现在还是看一次哭一次……
十几年过去了,曾经的街道早已不是原本的模样,住在此地的或许也不是曾经的人,莫说时光留不住,其实谁也不再是曾经的谁。只盼望每一次的改变,都是美好。
新的一年,但愿福州能成为更好的福州,你我都会是更好的自己。
本文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公开报道,如有差错,欢迎指出。
如果你也生活在福州,看完之后眼眶也红了
就来点个zan吧,愿福州的每次改变,都是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