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聚集的广州东山口,还值得去吗?
不知从何时开始,广州东山口,变成了“网红打卡胜地”。
每逢节假日,东山口的游人如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潮人。
何谓“潮人”?
穿着个性时尚,平均人手一杯咖啡,各种pose摆拍,设备齐全的各种长短镜头,轻装上阵地只需一部手机就行。
他们大多出没于老洋楼周围,或出没于咖啡店门口,当然最多的是培正路。
关于“潮人”,有人调侃道:
“不要轻易去东山口,小心会潮到风湿骨痛。”
“潮人”的聚集让东山口成为新晋时尚领地,注入十足的年轻活力,也带动了周边的经济消费。
不过大量游客出没,给本地人的生活多少增添了些不便,毕竟这里是一个居民区。
那么这个地方,为什么会那么火呢?
01
东山口的爆火,早有征兆
2021年一部热播综艺,《大湾仔的夜》,让广州东山口频频登上热搜。
图/新浪微博
因为是大家喜爱的明星,一时间的东山口被追星族们各种围堵,给本地居民带来了不少困扰和麻烦。
于是在不得以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选择投诉。
图/新浪微博
其实在大湾区哥哥们到来前,东山口早已是有名的打卡胜地。
寂静的街道,砖红的墙壁,民国的老洋楼,网红风的咖啡店,还有出片率极高的培正路...
几乎是集合了所有”网红景点“的必备元素。
在小X书上,关于“东山口”的笔记,多达8万+。
有人将这里比做“广州版的鼓浪屿“,还有人将这里比做“宫崎骏的动漫世界”......
这些词汇,为东山口的高人气,增添了一臂之力。
但是在我看来,东山口就是东山口,只可独一无二,不能为人替身。
02
记忆中的东山口,回不去的东山区
在我的记忆中,除了东山口,还有一个东山区。
曾经的东山区,是广州市四个著名老城区之一,其他是越秀区、海珠区和荔湾区。
早期东山区地图 图/百度百科
东山区的常住人口约64万,数量相当于澳门。面积约1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东起广州大道,西至越秀区,北以广九铁路为界。
除了署前路,中山一路等地,就连二沙岛,海印电器城,远至花园酒店均属于东山区。
而说到东山,人们常说“有钱有势住东山”,“东山少爷、西关小姐”…老东山的文化与情怀早已成为广州不可磨灭的城市印记。
2005年9月28号中午12点,随着牌匾摘下,东山区从此成为过去式。
留给人们的回忆,除了老照片,还有身份证上的“440102”。
对于一些人来说,东山区留给他们的,还有珍贵的青葱岁月和学生时光。
广州市第七中学一角
作为广州的第一个“教育强区”,东山区拥有多所示范性高中、省一级中小学和市一级中小学。
即使在今天,东山区域的学位房,价格依旧处在高位,毕竟优质的教育资源,足以让房产长期保值。
行走在东山口的街头,老洋房随处可见,每一栋都价格不菲。然而在民国时期之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03
雕刻在老洋房中的历史,是时代的记忆
东山口的老洋房,数量多,规模大。
据不完全统计,这里的老洋房共有1000多处,现在能看到保存完好的约有493处。
关于这些老洋房,书中曾记载道:
“东山本为郊外一村落,以广九铁路经此入世,欧美侨民,有的在铁路附近卜居者。民国以来,建筑西式房舍者日众,遂成富丽之区。”
——《广州概览》,民国30年(1941年)
图/古粤秀色本土文化宣传平台
其实关于“东山口"这个词,在清朝和民国的地图上并没有这种说法,只是随着广九铁路的出现,其中一条通往东山的路上多了一个闸口,人们经常需要在栏杆前等待,那一带就俗称”东山口“。
今天的地铁“东山口站”刚好就在旧铁路的闸口位置。
曾经的荒凉之地,随着广九铁路的开通,让越来越多的归国华侨和政商人士选择在此建起洋楼别墅,逐渐地有了今天的东山老洋房建筑群。
每一栋老洋楼,都隐藏着一段专属的历史。
如今,这些老洋楼有些变身为民宿或咖啡馆,有些变身为艺术展馆,还有一些成为了历史中不可抹去的记忆。
春园,中共三大会议举办地,多名历史伟人曾在此居住。
基督教东山堂,原名为东山浸信会堂,1909年建造
东山百货大楼,开业至今已39年,是许多老东山人喜爱的购物之地
在当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不论是老一辈还是年轻人,都会选择到东山口走走,去找寻曾经的记忆。
周末到东山口拍个照,打卡内心种草已久的咖啡店,是如今不少年轻人的休闲生活方式。
对于越来越受欢迎的东山口,不同观点的人有着不同看法。
有些人认为:一到假期就潮人涌动的东山口,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
也有人觉得:穿什么样的衣服,去什么地方玩,都是自己的自由,毕竟只有放假时,才有自己的时间。
在我看来,其实没有人不喜欢东山口,每个人都希望通过最佳方式,去感受它的魅力。
想要细细品味的,可以选择在工作日上午来;想要感受潮流的话,可以选择在节假日来。
不论何时,如果想去,那就去吧,因为东山口,值得一去。
参考资料:
1.广州东山口,为什么不能拆,来源:“那一座城”
2. 地道广州 | 请别把“东山”叫做“东山口”!,来源:“古粤秀色本土文化宣传平台”
3. 爆火的东山口!越火越无聊?明明在大湾区没有人不爱它,来源:“广东最生活”
4. 在大湾区,没有人不爱『东山口』,来源:“广州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