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梅尼是伊朗的英雄,还是罪人?他的葬礼说明了一切
1989年6月3日,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因病逝世,享年87岁。
三天之后,伊朗为霍梅尼举行了国葬,在送葬的路途上爆发了意想不到的“冲突”。
参加葬礼的200万伊朗民众,纷纷对霍梅尼的棺椁发起了冲击。
霍梅尼出生于1902年,受家庭宗教影响,他是坚定的什叶派,自小便接受了神学宗教教育,到自己20岁时,他已经成为了伊斯兰教神学家教法学家。
60年代初,他更是成为了伊朗六位大阿拉亚图之一,是什叶派的宗教领袖,是真主在伊朗的意志体现。
在自己40年的教学生涯当中,他为伊朗培养了众多的宗教学者,这些人也在霍梅尼以后的反国王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霍梅尼是宗教人员,但他依然涉足世俗,对当时统治伊朗的巴列维王朝十分不满。
积极宣扬推翻巴列维王朝的独裁统治,多次参加反对国王的游行示威以及实际行动,受到了伊朗方面的多次拘捕,最后,于1964年10月,被驱逐出境,流放到了土耳其。
后又辗转到了伊拉克,但在伊朗国王的压力之下,伊拉克政府也被迫将其驱逐出伊拉克。
可是,英国不知道抽了什么风,竟然收留了霍梅尼,且为霍梅尼的安全提供了保证。
虽然身处英国,但霍梅尼依然没有放弃伊朗国内的反国王斗争,遥远地控制着斗争的走向与节奏。
在以霍梅尼为代表的反对者攻击之下,巴列维国王终于在1979年逃出了伊朗,这也预示着伊朗伊斯兰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国内的反对者以及民众并没有忘记霍梅尼的功劳,从英国迎回了流亡在外15年的霍梅尼。
在霍梅尼的主持之下,伊朗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把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从一个抽象的神学意识,转变为一场体现在政治、文化上的具体运动。
伊朗彻底成为一个“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的纯伊斯兰国家。
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推行彻底的伊斯兰化。除此以外,他还积极向外输出伊斯兰革命,最有力的证明就是1980年9月,伊朗与伊拉克之间的战争。
正因为他的成就与功绩,使得伊朗内外对他的评价不一。
反对者认为,他是近代最恶名昭彰的独裁者,让伊朗整个社会倒退了几个世纪。
支持他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位无法替代的神。
1989年6月6日,在他的葬礼上发生的一幕,则说明了伊朗民众对他的态度。
200万民众争先恐后地奔向霍梅尼的棺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撕下他的裹尸布,哪怕只能获得一块,也要带回家供奉。
所以,霍梅尼的葬礼被迫终止,而且他的棺椁也被推翻在地,裹尸布更是七零八落。
这场空前的争夺,又导致了8人死亡,400多人受伤。
通过这一点,足以见得伊朗民众对于霍梅尼的认可与怀念。
有一点不得不提,霍梅尼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反美斗士,伊朗在霍梅尼领导之下,充当了全球反美的先锋。
不仅咒骂美国是大撒旦,更是认为苏联是小撒旦。
面对如此头铁的伊朗,美国人也不敢枉然下手,只能隔着大海与伊朗打嘴炮。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79年十月,美国收留了巴列维,这不仅引起了伊朗民众的反对,更是遭到了霍梅尼的强烈抨击。
在霍梅尼的煽动之下,伊朗青年冲击了美国大使馆,并于当年扣押了66名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著名的伊朗人质事件发生。
伊朗与美国方面进行了多轮的磋商,但是美国人并不愿意按照伊朗的条件让步。
可是,美国人制定的营救计划又遭到失败,无奈之下只能继续与伊朗展开谈判。
直到两伊战争爆发,伊朗迫于形势的需要与美国人进行了人质交换,此时已经过了444天。
这一切都是在霍明尼的主导之下实现的,可见他的反美决心与勇气是多么坚定。
现如今的伊朗,一直奉行着霍梅尼的反美政策,在美国与以色列问题上半步也退。
伊朗驻华大使馆曾经发文怀念霍梅尼,表示即使过去了30多年,但伊玛目霍梅尼的思想,依然是伊朗制定国内外政策的指南。
巴以冲突以来,伊朗又开始“蠢蠢欲动”,势必要给以色列一点颜色看看不行。
我们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