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霄派祖师林灵素的传奇一生:奇人其事(二)
林灵素是北宋著名道士,神霄派的开山之祖。北宋末年,宋徽宗非常崇拜道教,尤其是神霄派,他在天下州县遍设神霄宫,这与林灵素的影响密切相关的。
可是,“靖康之难”后,北宋王朝覆灭了,后人为了寻找亡国之由,常常将矛头指向王安石变法和宋徽宗崇道。林灵素也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之一,因为正是他促使宋徽宗对道教到了“溺信”的程度,从而将北宋王朝推至灭亡的边缘。于是,他成为了一个标签式的反面人物,出现在各种历史著作中。那真实历史上的,林灵素真的是这样吗?
林灵素其人
林灵素,本名灵蘁,灵素为宋徽宗赐名,字通叟,温州永嘉人,林灵素生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卒于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享年四十五岁。
林灵素的出生也很神奇。据《两浙名贤录》记载:
林灵素的母亲怀孕了整整二十四个月,一直没有生下他。直到有一天,她梦见了一个神人,身穿绯色长袍,腰间系着玉带,手持火笔,指着她的肚子说:“我暂时借用这个地方。”第二天,林灵素终于出生了。不过,他一直到五岁时还不能说话。
有一天,一个道士突然登门拜访,对林灵素耳语几句后,林灵素突然失笑并开始说话了。从那一天起,他开始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语言也变得异常流畅。而且住口成章,日记万言。后来,他独自登上了积谷山,并在飞霞洞中得到了一本神秘的道书。
此事虽过于荒诞,但亦可见林灵素幼时便与道颇有机缘。后来修习道法,立志为仙,后终入道门。
法脉源流
林灵素师承何人,据赵与时《宾退录》卷一《林灵素传》记载,林灵素从蜀地一名为赵升的道士那里得到一本道书,“由是善妖术,辅以五雷法”。《两浙名贤录》则记载:“入蜀,遇真人赵升,得神霄大法。”
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有更详尽的记载:“初,先生游西洛,遇一道人,姓赵,交游数载。忽一日,道人云:‘我大数将至,与子暂别,后事望子主之。’七日果死,乃在客舍,先生竟为沐浴安葬。遗下青钱二十五贯,尽其数用,不余不阙。及遗衣囊中有书三册,细字如珠,间有天篆,人莫能识。分为十九篇,盛以绛纱,题云付与林某。册上题曰:‘神霄天坛玉书。’皆有神仙变化法,言兴云致雨符咒,驱遣下鬼,役使万灵。册尾有支使二十五贯钱数,逐项皆合。先生自受其玉书,豁然 神悟,察见鬼神,诵咒书符,策役雷电,追摄邪魔,与人禁治疾苦,立见功验。 驱瘟伐庙,无施不灵。先生次年至岳阳酒肆,复见赵道人云:‘予乃汉天师弟子赵升也。向者所授五雷玉书,谨而行之,不可轻泄。即日为神霄教主雷霆大判官 东华帝君有难,力当救之。’”
由此可知,《宾退录》中所提赵升道人并非只是同名的巧合,而是直指汉代张道陵的弟子张升。张升和林灵素相差近千年之久, 林灵素不可能师承赵升,应属为师出有名的托词。不过由此也可知,林灵素与天师道有一定渊源。并且林灵素在京师时,“虽宰执亲王不与交谈,亦不接见宾客, 惟虚静天师至,即开门对话,终日终霄”,可见其与天师道三十代天师虚靖先生”张继先交往甚密。
林灵素得到宋徽宗的重用后,集“九秘书龙章凤篆九等雷法”进上,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三《林灵素传》记载:“昔汉天师有《神霄雷书》二十卷,……帝(指宋徽宗)欲得雷书金经全足,收入《道藏》,求访不得,先生(指林灵素)静夜飞神,从玉华天尊奏告上帝,乞赐观看雷文并霆司等印,…… 及以《雷书》五卷赐灵素看,先生拜谢,怀印而还,省录《雷书》进奏,遂得全集。”
上帝降授可能为林灵素自己编造《雷书》的托词,但无法忽略林灵素与 天师道的关系。由此推断可知,林灵素习得的是天师道一派道书,其所创神霄派亦属天师道一脉。
林灵素的嫡传弟子为张如晦。这位张如晦原本是京城开封的东西皇城使,林灵素被贬出京之时,张如晦弃官追随林灵素而去,并一直侍奉其去世。林灵素在临终时曾说:“吾法门以付,惟汝尚有六印九符并六丁妙用神机,尽付与汝,世代只传一人,无致轻泄。”可知得林灵素真传的仅张如晦一人。
张如晦之后,林灵素的传系可大致概括为:林灵素——张如晦——陈道一——薛洞 真、卢埜——徐洪季——刘玉——黄公瑾。林灵素一脉传至南宋理宗、度宗年间, 此系称林灵素为“玉真教主”,门人自称为“玉真弟子”,故被称为神霄派玉真门。
时代背景
北宋自建立起,便继承唐代崇道政策。太祖赵匡胤重视发展道教,亲自召见苏澄、王昭素等道士。太宗赵光义更加注重发展道教,重用陈抟、丁少微等道士,搜集和编修道书,他在位时,搜集的道书多达三千七百三十七卷。这些措施促进了道教在宋初的初步发展。之后的宋真宗,宋仁宗等皇帝也都奉行崇道政策。
等宋徽宗上台,作为虔诚的道教徒,徽宗更是不顾国家财力的匮乏大肆发展道教,致使崇道之风大为盛行。在位期间,宋徽宗修建宫观无数,如: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于京师修建长生宫;大观元年(1107年)九月,在赵匡胤举兵反周之地——陈桥修建显烈观;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又于福宁殿东建玉清和阳宫等等。
宋徽宗还十分积极搜访编修道经道典,曾诏令全国遍访道教遗书,整理校订。据统计,至崇宁、大观年间,大藏已增至五千三百八十七卷。政和三年(1113年)十二月,还组织编修《万寿道藏》,该经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全部刊版印刷,这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宋徽宗还曾多次下诏令天下郡县搜访有道术的道士,并对这些高道十分宠信。
在这样的背景下,林灵素登上了历史舞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