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印象.钩沉六道口的风云往事
早年间,老辈儿丹东人喜欢用地标或者地理特点概述某地或者某区域,这种地名在丹东比比皆是,至今仍口口相传,如东坎子、城隍庙、珍珠泡等。这些地名中,最让人疑惑的要属“六道口”,这里明明只有五条街汇聚,为何称“六道口”?
在过去,“六道口”其实是由金汤街、菜市街、通江街、财神庙街、兴隆街、兴隆街东口六条街交汇而成,大致形成于1921年前后。
1905年,清政府在日本的威逼下,将七道沟及六道沟一带租让给日本。随后,日本将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的附属地和民团附属地合并,形成了后来的日本附属地。安东这座城市逐渐形成了旧市街(元宝区一带)和新市街(振兴区一带),“六道口”处于中国人管制的旧市街,是当时商贾汇聚的发达街区,其南接日本附属地,东临鸭绿江,西、北等方向与当时安东著名的商业街区广济街、前聚宝街、后聚宝街等相邻。构成“六道口”的六条街道都是闻名遐迩的“买卖街”,其周边分布着重要的商业和民生设施,诸如菜市、粮市、饭市等。要想了解当时“六道口”的繁盛,就要从六条街逐一说起。
民国时期六道口的街景
金汤街
1906年,安东开为商埠,东边道兼开埠局总办张锡銮将道署由凤凰城迁至安东县城,地址在金汤街老县署旁的衙署。
该衙署于光绪十四年的大水中被冲毁,后被日军占领。张锡銮据理力争,将该地收回,修建了东边道公署,这也是金汤街曾用名道署前街、道前街的重要原因。
当时安东有名的破烂市也在金汤街附近,破烂市是旧物市场,买卖物品种类繁多,价格均比一般店铺便宜。当时一些放排的木工、船夫和平民,都爱在此购物。
除此之外,庚戌鼠疫期间修建的安东卫生医院,也曾迁到金汤街,曾用名安东医院。
整个六道口地区曾被以金汤街命名的金汤区管辖,直至安东解放后才被更名裁并,诸如种种,可以看出金汤街在六道口地区的重要核心位置和作用。
财神庙街
财神庙街,从六道口到县前街。光绪十四年,位于金汤街的县衙被冲毁后,知县徐镜第择地重建,因而形成了以县衙署为中心的县前街。这之后,财神庙、后聚宝、中富、兴隆、新柳等街相继出现
财神庙街,顾名思义是街上有财神庙,庙址在当时安东总商会左侧,修建于光绪六年,有正殿三楹。光绪十四年,由安东总商会重修,每年夏历七月二十二、九月十七公祭,香火旺盛。民国年间,改由商会至祭,其前厅和两厢各室为市政公所占用。
财神庙街最重要的建筑物就是安东总商会,安东总商会前身叫沙河镇值年公会,成立于1900年。
在此之前,安东的前身沙河子地区的商民曾在1875年自发组织了具有商会性质的“公议会”,专门处理民间经贸及其他有关事务。沙河镇值年公会设在财神庙街中部,原聚宝小学处,今天财神庙街和后聚宝街之间的锦山大街路段。
财神庙街因为商会等机构的存在,繁盛一时,各种买卖市场层出不穷,早期的安东柴草市,原址就在财神庙街北首靠县前街一带。
安东开埠后,由于大量商贾云集,财神庙街也逐渐繁盛起来,柴草贩卖户日渐增多,柴草贩卖对街道交通有碍,县前街交通受阻尤重,后由警察厅指定移到后潮沟南,划为专售柴草市场,现在的柴草市街也由此而得名。
另外,财神庙街还有重要建筑安东银市,银市设在财神庙街当时总商会对面,因为当时的市场交易是以现银为单位。
通江街
通江街,老10号坝门起到六道口,曾用名通行街,龙口街,大龙口街,后因直通江边得名。
通江街设有当时安东地区著名的屠宰场,但它不是丹东最早的屠宰场,早在1905年,日本人在市场通九丁目西侧,也就是五经路头道桥老派出所后,建了临时屠兽场,是由安东日本军政署为了供给军需肉食和公众肉食卫生而建。
军政署派兽医进行肉食卫生检疫,此后安东埠内便严格禁止随意屠宰牲畜,后来军政署将这个屠兽场交给中日合办,并继续进行屠宰和肉食卫生检疫。
1907年,由安东县商埠局总办和日本领事馆(军政署已撤销)二次签订合同,在通江街新建屠宰场,由安东商务总会和日本居留民团会共同经营。
菜市街
菜市街,老11号坝门起到六道口,曾用名海关街。安东菜市,设在六道口东南侧,在菜市街北部,是由当时的安东总商会经营。
总商会所管所辖五花八门。北部设有商号三十二所,销售水产、肉类等,南部是蔬菜的贩卖场所,两处合起来统称为菜市,该街因而得名菜市街。当时的安东水运发达,无论是木材和丝茧都需要艚运运输,在那样的年代,为艚运人员设立的祭祀场所就显得尤为重要。
安东江神庙位于菜市街的南首,建设于光绪五年,有正殿三楹,两廊各三间。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江神庙前使艚船的船工会聚集祭拜,这天也叫艚子会。很多人领孩子来过门槛,请和尚剃头,这叫“高香打马,卡巴眼替身”。
现今的六道口与菜市街已经被林立的高楼阻断,因而现今我们只能看到“六道口”的五条道。
兴隆街
兴隆街,老4号坝门到坝岗街,曾用名右堂街,“六道口”地区有兴隆街和兴隆街东口两个以兴隆命名的街道,实际上都属于兴隆街,因为六道口的阻断,才有了区分的命名。
这条街是当时安东著名的买卖街,安东瓜果市,在原来新安街南部,靠兴隆街一带,俗称果木市,每到夏季和秋季,这里鲜果堆积如山,摊贩如云。英国人邵兆直独资经营的怡隆洋行,在辛亥革命后开张,在兴隆街自建三层楼房供营业用,他在菜市街筑英式楼房作为住宅。邵的母亲是中国人,妻子是日本人,精通多国语言,拥有三艘轮船航行山东、上海等地,又购置小型客船航行浪头、东沟、大孤山。
另外诸如亚东旅馆、新华浴池、和顺报关行等诸多知名买卖都汇聚在兴隆街。
我们通过对原有六条街道的介绍,了解了“六道口”的前世,也能够明白为什么“六道口”只有五条街道。现在的“六道口”,还有许多旧址遗存,昭示着安东那段不寻常的历史,也鼓舞后人奋发努力,共同营建美好家乡。 (作者:李小纬)
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丹东印象.钩沉】细说丹东的“沟”
【丹东印象.钩沉】 这些胡同你还记得吗
【丹东印象.钩沉】漫话六道沟(1)
【丹东印象.钩沉】漫话六道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