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吧|抗战时各省军人战斗力排行竟是这样的
根据历史战绩及后人评价,结合历史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中国各省军人战斗力可综合排名如下(以综合战力、历史影响、战役贡献为衡量标准):
---
**一、广西(桂军)**
**核心评价**:
1. **“广西狼兵雄于天下”**:明代已有“狼兵”之称,擅长山地作战,战术灵活凶猛。
2. **抗日铁血表现**:
- **桂林保卫战**(1944年):2万桂军与民兵血战15天,以牺牲1.2万人的代价毙伤日军3.4万人,日军称其为“最惨烈之战”。
- **淞沪会战**:桂军“钢七军”三天内牺牲80%兵力,仍坚守防线,被邓公誉为“战力最强”。
3. **将领与训练**:李宗仁、白崇禧的军事指挥和严格训练,使桂军成为北伐及抗战中仅次于中央军的精锐。
---
**二、湖南(湘军)**
**核心评价**:
1. **“无湘不成军”**:清末至抗战,湘军以忠烈闻名,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等多次战役中,湖南战场歼敌数量占抗战总数一半。
2. **抗日贡献**:
- **长沙会战**(三次):以惨烈代价重创日军,日军称“湖南战场如绞肉机”。
- **湘军精神**:士兵上阵前互道“来生再见”,全军阵亡率极高却无一人退缩。
3. **名将辈出**:彭德怀、粟裕等开国将领均出自湖南,延续其军事传统。
---
**三、四川(川军)**
**核心评价**:
1. **“无川不成军”**:抗战期间出兵350万,牺牲64万,居全国之首。
2. **悲壮战绩**:
- **滕县保卫战**(1938年):川军122师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换取台儿庄大捷,李宗仁称“无滕县则无台儿庄”。
- **装备与意志反差**:虽装备极差(草鞋、单衣),但白刃战令日军胆寒,邓公评“意志最坚,战力稍逊”。
3. **战略意义**:川军分散于各大战区,填补防线缺口,成为持久战的重要支撑。
---
**四、云南(滇军)**
**核心评价**:
1. **西南屏障**:滇军在滇西战场成功阻击日军北进,保障“驼峰航线”及缅甸反攻。
2. **徐州会战**:60军以近半伤亡率粉碎日军攻势,日本报纸称“中国军猛攻罕见”。
3. **国际影响**:入缅作战中,滇军配合盟军打通中印公路,战略意义重大。
---
**五、陕西(秦军传统)**
**核心评价**:
1. **历史根基**:秦军以严明军纪和“虎狼之师”闻名,助秦始皇一统六国。
2. **抗日延续**:
- **中条山阻击战**:陕西籍士兵以血肉之躯阻挡日军西进。
- **“赳赳老秦”精神**:近代仍保留尚武传统,参与台儿庄等战役。
---
六、**山东(鲁军)**:
- **兵源优势**:体格强壮,年征兵量占全国10%,被称“战斗民族”。
- **台儿庄战役**:鲁军与桂军合作,奠定大捷基础。
七、 **山西(晋绥军)**:
- **太原保卫战**:阎锡山部迟滞日军南下,为持久战争取时间。
八`**广东(粤军)**:
- **淞沪抗战先驱**:19路军以劣势装备血战日军,毙敌万余。
---
总结:历史与抗战的综合考量
- **桂军**以战力强悍、战术灵活居首,**湘军**以忠烈血性紧随其后,**川军**以牺牲规模与意志力位列第三。
- 战力排名并非绝对,如邓公所言:“能打与否取决于领导与训练”。例如桂军因李、白的卓越指挥脱颖而出,而川军的分散削弱了整体战力。
- 各省贡献共同铸就民族抗战史诗,铭记历史需超越地域,致敬所有为国捐躯的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