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书》简介(上)
一 《宋书》的基本概况
《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作者是齐梁之际的沈约,字休文,吴兴吴康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令,又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历史学家、藏书学家。《宋书》的编撰始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当时由著名科学家何承天负责,他写了纪和传,并编写了天文和律历志,山谦之、裴松之、苏宝生亦参与编修。后因何氏被斥退,修史工作遂告中止。大明六年(462年),时任著作郎的徐爰(405~456年)主持编修国史,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徐爰共写成宋书六十五卷,已亡佚,《太平御览》有此书的残篇。
沈约编撰此书始于齐永明五年(487年),是年写成纪和传七十卷,八志后续完成,宋书的最后定稿当在梁武帝以后。本书共一百卷,其中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
二 史料来源
沈约在编写州郡志的过程中以何承天所著的宋书之志(以下简称何志 )、徐爰所著宋书(以下简称徐书)两书为基础,并参考班固《汉书·地理志》、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王隐《地道》、《永初郡国》、太康、元康定户、晋世《起居》以及其他地理杂书。
三 版本类别
该书的版本有宋元明三朝遞修本(三朝本)、明清南北监本、毛氏汲古阁本(毛本)、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本(殿本)、金陵书局本(局本)和商务印书馆影印三朝本(百衲本)。中华书局于1974年出版的校点本是迄今为止比较权威的版本,被推为“各种版本的《宋书》中最好的本子”,但疏忽亦在所难免1
四 《宋书·州郡志》的基本内容与体例
《宋书·州郡志》在全书中的位置是第三十五卷至第三十八卷,共四卷,即志第二十五至第二十八(州郡一至州郡四),共记载南朝宋二十二州。
五 断限标准
据沈约为《宋书·州郡志》作的序,年代大体以大明八年(464年)为正,部分以昇明三年为正。
六 叙述顺序及体例
州郡一:扬州、南徐州、徐州、南兖州 、兖州;
州郡二: 南豫州、豫州、江州、青州、冀州、司州;
州郡三:荆州、郢州、湘洲、雍州、梁州、秦州;
州郡四:益州、宁州、广州、交州、越州。
在州郡志的开头,沈约写了一段序言,他从唐尧之世开始追溯政区变化,上迄夏商周三代,下到两汉魏晋时期州数和州疆域的变化,并认为自五胡乱华,永嘉丧乱之后,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汉族王朝退居江南,广置侨州郡县,造成“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算,寻校推求,未易精悉。”结果就是“地理参差,其详难举”。
编写各州的顺序大体以各州离京都的距离远近和各州开发程度为准,扬州是当时宋朝的京畿重地,故优先叙述;交、越二州距都城建业遥远且文化落后,故最后述之。
因南朝宋当时的行政层级为州郡县三级体制,故编写的体例以州为最大单位,州下载郡,郡下载县,县为最基层的政区设置。州条下一般记有该州的沿革变化,户口数,去京都的水陆距离,领郡数和领县数,州刺史治所。州长官一般称刺史。但兖州、秦州没有距京都的水陆道里数,南豫州、江州、荆州、郢州、湘州、益州、广州、交州没有离京都的陆地距离,青州、冀州没有距京都的水运距离,梁州无户口数、去京都水陆距离,对越州的记载最为简略,除了沿革变化外,其他项如领郡县数、户口数等均无记载。州下的郡一般记有沿革变化,所领县数,离州治所的水陆距离,户口数等。郡长官多称太守,封王国者称公相、内史。但也有很多郡或无户口数,或无水陆距离,或二者皆无。县条下只记载其沿革变化。大县置令,小县置长,封地者称侯、子、男相。
七 特点
相对于司马彪之《续汉书·郡国志》和萧子显的《南齐书·州郡志》,内容翔实丰富;相对于魏收的《魏书·地形志》,明晰确切;与唐修《隋书·地理志》相比,水平相当。侨州郡县和左郡左县的设立也不同于其他史书。
八 文献价值
《宋书·州郡志》对于《续汉书·郡国志》与《晋书·地理志》的校勘,对于《南齐书·州郡志》的释读,甚至对于《汉书·地理志》、《魏书·地形志》、《隋书·地理志》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九 前人对《宋书·州郡志》的评价及研究
清人杨守敬在《刘宋州郡图·序》中评价“翔实精密,校之晋、隋二《志》,有上下床之别”。
明朱明镐《史纠》卷一云:“本之王隐《地道》、《永初郡国》及何、徐两家,其间朝朝为庐九,夕入长桂,侨寓土断,离合万千,明序千条,灿同观火。但地理不志,风俗无通,鸿文既落,致无卓观。”
清牛运震《读史纠缪》卷六云:“刘宋偏安半壁,顾乃侨立河北州郡于南,甚属无谓,遂使作史者重列复叙,条理不清。此中宜有删更,庶存史体。”
清邵晋涵《南江文钞》卷十二云:沈约“所撰诸志,实能裨前史所未备。……惟《州郡志》只据《太康地志》暨何承天、徐爰原本,间为折衷其异同;而于侨置创立者,多不书其置立年月,犹未免于疏略焉。”
清钱大昕《东晋南北朝舆地表·序》云:“休文上考沿革,差有条理,而或失之繁。”
清姚鼐《惜抱轩文集》卷二云:“南朝诸史,仅沈约为《地志》。约乏于史才,于地志尤为苟简。考其沿革,淆乱莫分,逮于后世而欲求之,不亦难乎?”
清官修《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宋书”云:“八志之中,……州郡惟据《太康地志》及何承天、徐爰原本,于侨置创立,并省分析,多不详其年月,亦为疏略。……若其追述前代,晁公武《读书志》虽以失于限断为讥,然班固《汉书》增载《地理》,上叙九州,创设《五行》,演明《鸿范》。推原溯本,事有前规。且魏晋并皆短祚,宋承其后,历时未久,多所因仍。约详其沿革之由,未为大失,亦未可遽用纠弹也。”(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宋书》,(梁)沈约撰,王仲荦校点,中华书局,1974
2.《宋书州郡志汇释》,胡阿祥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宋书校议》,丁福林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胡阿祥著,学苑出版社,2005
5.《〈宋书·州郡志〉脱漏试补》,胡阿祥撰,《安徽史学》2004年第4期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欢迎关注头条号/微信公众号/网易号:江南蓑翁
合作与转载,请联系:26973830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