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就该这么吃!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布
昨天上午,营养界期盼已久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隆重发布!
膳食指南可以说是我们国家人民健康饮食“黄金标准”,权威发布,科学有力,是帮助国人提高健康水平的一大利器!
然而,昨天看完发布会,我的一位同事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膳食指南都三十多年历史了,怎么我们国家的人没有变得更健康,反而胖子和慢性病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个问题一下子击中了我,那我们就来感受一下,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到底有多远吧!
1
膳食指南说了啥?
最新版的膳食指南的核心内容是平衡膳食八准则:
01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每天要吃12种食物,每周25种食物。
合理搭配各种类别的食物,有主食、有肉、有菜,不能缺少某一类的食物。
02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疾病状况报告2020年》,成年人有一半都超重,肥胖问题在我国已经非常严重了,所以这一条被放在了第二的位置。
体重管理没有别的捷径,只有管住嘴,迈开腿。
03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物,大豆
多吃蔬菜总没有错,主食不能只吃白米白米,要增加粗粮。
牛奶每天喝300-500ml。
04
适当摄入鱼、禽、蛋、瘦肉
建议每周吃鱼两次,每天一个鸡蛋完全没问题,也不要丢弃蛋黄,少吃加工肉制品。
05
少油少盐、控糖限酒
每天最多5g盐,然而现在中国的平均每天能吃到9.4g的盐,几乎是翻倍了呢!
油每天25-30g,也就是3-4勺的量,有些外卖里可能一顿饭就这么多了。
酒精每天最多摄入15g,也就相当于一杯啤酒,当然最好是不喝。
06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现代人饮食不规律是个很大的问题,忙起来也没空喝水没时间吃饭,年轻的时候身体顶得住,老了之后问题就都来了。
男性每天饮水量至少1700毫升,女性1500ml。
07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你不但要会吃,还要会做饭会选购。
自己做主更能控制原料的质量和分量,也更能理解健康饮食的本质,天天吃外卖可真的很难符合膳食指南的标准哦!
食品标签的重要性我也给大家科普过很多次啦,会看你就赚大啦!
08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疫情之后,大家也更加重视起饮食安全,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使用公筷,或者采用分餐制。
2
达标的饮食长啥样?
我曾经依照2016版的指南,为一个体重55公斤的成年女性设定过标准营养餐。
严格按照膳食指南的标准来计算,每一个食材都在烹饪之前经过了详细的称重,连盐和油都控制得相当精确。
刚出的新版指南也有自己的标准,与2016版的仅有细微的差别,上面这一餐也是基本符合的。
对比你自己的饮食,是不是看到了一些差距呢?那么从哪里才能知道具体的饮食标准呢?
膳食指南中有一个膳食宝塔,按照宝塔上的推荐量来吃,就是健康的饮食模式。
点击看大图
在这里我不经要发出一个灵魂拷问:
你看得懂这个宝塔吗?就算看懂了你知道该怎么做到吗?
把这张图拿给我周围的人看,多数人都表示:“就算是打印出来贴在厨房,我也对该吃多少没概念啊!”
这里面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家对食物的重量并不敏感。
每天都买菜做饭的人可能知道200克肉是多少,那么100克的谷物煮成米饭之后能盛几碗呢?
这怕是要带着秤吃饭才行了,所以普通人做不到膳食指南的要求太正常不过了。
3
怎样简单做到健康饮食?
膳食指南中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工具,那就是这个平衡膳食餐盘。
把相应的食物放进对应的区域,吃到自己感到八分饱左右,就好啦!
同时记住每天各种食材轮换着吃,油、盐、糖能少放就少放,就已经妥妥地达标啦!
管他每种东西要吃多少克,那都不重要,用不着去计算。
饮食结构对了,其实分量也就大差不差了。
这个盘子其实还可以更加简化一些,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211”比例。
2份蔬果,1一份肉类,1份主食
不论是自己烹饪还是在外吃饭,一份肉、一份主食、两份蔬菜,基本就是均衡的搭配啦!
比如我每天带的午饭是这样的:
点的外卖是这样的:
米饭只吃三分之一
我不可能知道这些食物到底有多重,但我一眼就能看出它们符合健康餐盘的比例。
对大多数人而言,先掌握大原则,做出小改变,比如增加蔬菜的量,就已经能获得健康的回报了。
如果在此基础之上,你还想进一步探究如何提高饮食质量,可以仔细阅读膳食指南的内容,尝试更严格地遵照执行。
在这过程中,你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法,没有哪一种饮食模式适合于所有人。
一切都不必拘泥于数字,吃得开心舒服,身体状况越发健康,就是饮食的最佳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