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为止,他是唯一担任过海陆空三军总司令的人,中国仅此一人
在中国开国十大元帅中,想必朱总司令的名号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身为十大元帅之首,朱总司令有个十分特殊的“唯一”之处,他是所有开国元帅中,唯一一个担任过海陆空三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人,也是距今为止,中国唯一一位。
能够担任如此要职,这与他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所立下的不朽功勋是分不开的,的确,朱德总司令一生中,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曾被赞誉是“人民的荣光”。而朱总司令的一生也确实担得起这五个字。
1886年,朱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佃农家庭,原名朱代珍。幼年时期,他先后进入过多家私塾学习,当过一段时间的体育教员,1909年,在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之后,正式改名为朱德,次年就加入了孙中山所创办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自此,朱德的革命生涯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他曾经说过:“吾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从参与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复辟战争,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战争;到八一南昌起义,加入万里长征;再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加入同盟会到正式参加共产党,朱德的一生也许改变过革命信仰,改变过追随对象,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国家和人民的那颗忠贞不渝的心。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朱德逐渐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从那时起,他才无比清楚地意识到了这才是中国人民所迫切需要的唯一真理。1922年,为了更进一步地追求革命真理,朱德远赴德国留学,也正是在这里,他结识到了一众共产党员,并且加入了共产党。
离开德国后,朱德还到苏联学习军事知识,这段四处求学的经历,为朱德日后的实战操作积累下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1926年夏天,朱德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也正式开始接受中共中央的派遣,进行革命工作,参与组织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1928年,朱德带领数万人成功会师井冈山,不久后,就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也就是后来的红军,而朱德就担任这支军队的军长,所以不少人认为朱德是第一代领导的重要成员,也并非是空穴来风的。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朱德先后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肩负要职,身经百战,他在每一个重要关头都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真正做到了他所说过的“以革命之忧为忧,以革命之乐为乐”。
到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朱德将日本人的暴行看在眼里,发誓要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他奋不顾身地冲向抗日前线,带领部队,深入到敌人的大后方,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这种勇气和信念的指引下,朱德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争的胜利,为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此时的朱德已经是一个63岁高龄的老人,然而这只是中国革命历程上里程碑式的一步,并非是终点,朱德也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主动请缨,积极参与新中国的建设。
从国防现代化建设到社会主义经济改造,朱德殚精竭虑,他知道自己年事已高,所以才更加迫切地想要抓住生命中剩下的每分每秒,不遗余力地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
朱德同志还说过这么一段话:“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如果说一生革命真的给朱德带来了什么的话,那么绝对不是什么荣华富贵,显赫地位,而是一次次战斗后的满身病痛和操劳伤神的殚精竭虑。
在工作之余,朱德还时常教导子女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从1955年被授予元帅之后,朱德就没有拿过一次元帅工资,每当有人问起原因的时候,朱德总是说:“不能浪费人民的财产啊。”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立了总司令一职,朱德担任了此职务,建国后,此职务也是由朱德担任,直到改革取消,都是由朱德担任。换句话说,朱德元帅是距今为止,唯一一位担任过三军总司令的人。
1976年,朱德开始因为重病卧床不起,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他还经常和家人讨论起革命建设进程,逝世之前,朱德特别嘱咐家人,将自己多年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两万块钱一并捐献给党组织,朱德总司令的这颗为民之心实在令人敬佩之极。
参考资料:
《朱德传》
《朱德自述》
词条:
《朱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