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割股啖君”,史书中有记载,但这是真的吗
大家好,我是暖男。今天就来讲一讲介子推“割股啖君”的故事。
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的名人,要讲他的故事,还要从晋国的内乱说起。公元前656年,晋国的国君晋献公,听信小老婆骊姬的谗言,杀了太子申生,把骊姬的儿子立为继承人。骊姬为了斩草除根,还说服晋献公,派人去杀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
重耳和夷吾听到消息后,都逃亡到了国外。因为重耳素有贤名,所以晋国很多名士,都选择跟随重耳出逃,这些人当中, 就有介子推。

介子推母子雕像
后来,晋献公死了,晋国的大臣们不服骊姬,就杀了骊姬和她的儿子,想迎接重耳回国继位。可是重耳觉得国内正在混乱之中,不想瞠这个浑水,就没有答应。晋国的大臣们只好迎立了夷吾,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之后,马上就派人去追杀重耳,以消除自己君位的隐患。重耳没有办法,只好带着随从们一起去列国流浪。
因为情况紧急,所以重耳一行人走得很是匆忙,也没带足盘缠干粮。大伙跑出去没多久,就都喝了西北风。
到了卫国地盘上,重耳实在饿得走不动路了。随行的人也都饿得头晕眼花,没有了力气。有人提议挖野菜煮来吃,怎么也好过干等着饿死。于是大家就到处挖野菜。

重耳一行人逃亡途中
那个时候人口没有现在这么密集,野草野菜什么的也很多,很容易就能挖到不少。可是挖好的野菜煮熟了, 重耳吃不下去。这也难怪,身为一个大国的公子,重耳平时锦衣玉食惯了, 野菜那么难吃 ,他哪里吃得下去!
重耳勉强吃了几口野菜,才发现一直跟着自己的介子推不见了。向大家询问,也没有人知道,大伙只好猜测介子推是饿得掉队了。
过了一会儿,介子推一瘸一拐地跟上来了。重耳一看,介子推的腿上绑着绷带,血还在一点一点地向下滴,就问:”你这是怎么了?”
介子推答道:”刚才路遇荆棘,扎伤了腿,所以没有跟上大家。主公您还没有吃东西吧?快点,把这肉汤喝了吧。”
重耳一听,眼睛一亮,你居然有肉汤?只见介子推拿过一个小竹筒,打开,一股肉香扑鼻而来。重耳顾不上许多,一把抓过来,连喝了几口,顿时觉得心里舒坦多了。
其他的随从们也都每人喝了几口,顿时恢复了体力。等大家都喘过这口气了,才想起了一个关键性问题:这肉汤是哪来的?

重耳问介子推,介子推支支吾吾,答不上来。随行有心细的,看到介子推腿上的伤,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在大家的盘问之下,介子推终于说了实话:肉汤其实是用他自己腿上的肉为原料煮出来的。
此言一出,重耳等人都十分感动。重耳当即发誓,只要能回国当了国君,一定要重赏介子推。这就是介子推”割股啖君”的故事,”股”就是大腿,"啖”是吃的意思,在这里解释为"给某人吃”。
过了几年,流浪多年的重耳得到秦国的援助,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封赏随行的功臣时, 介子推却趁机隐居了,没有得到封赏。而晋文公,似乎也忘记了当年介子推割股啖君的大恩,没有想到介子推。
后来有人替介子推鸣不平,晋文公这才派人强请介子推出山,于是就上演了放火烧山的故事。“足下”这个称呼,以及寒食节这个传统节日,也就因此流传下来了。
这样看来,寒食节这个传统节日,是因为介子推才流传下来的,是介子推成就了寒食节。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离奇故事的奇怪之处
说起来 ,我们中华民族的史学文化真是发达,很多稀奇古怪的传说都能以历史的面貌出现,而且越是久远的时代,传说和历史就越分不清楚。区分传说和历史,有时需要很大的学问,有的时候,却不用那么费事。如果某一件事情太过于不合常理,那么我们当然可以说它只是传说,不是历史。比如黄帝、炎帝这些人物,在《史记》等史书中都有记载,我们可以说他们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是史书上说这些上古帝王都活了好几百岁,这就太不合常理,所以我们也只能说这样的记载就是传说了。当然,传说的背后也许隐藏着一些需要深入挖掘的历史细节,不过无论如何,一个人是不可能活到好几百岁的。
另外,有些集团或个人,为了某种目的,也会编写一些故事,这些故事虽然也可以当史料来看,但是很难说它是客观真实的。比如那本被很多人视为道德教科书的《二十四孝》,其中很多故事一看就不合常理,像“卧冰求鲤”这样的故事,显然缺乏真实性,我们也只能关注一下这类故事背后的精神意义罢了,真要把这个当成真事儿,甚至还要去模仿,那就要闹笑话了。

介子推的故事,就存在着这样的不合理因素。
我们先说说正史中的介子推。介子推的名字,在《左传》《史记》等史书中都有记载,可见史上确有其人。可是无论是哪本正史,对于介子推的事迹介绍得都很少,且不说没有什么”割股啖君”的故事,就是关于介子推的德行,也所述寥寥,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其实,跟随晋文公重耳一起流亡的名士有很多, 比如狐偃、狐毛、赵衰、魏準、颠颉等等。这些人或者谋略出众,或者孔武有力,无论在重耳流浪之时还是在回国之后,都给重耳出谋划策,为重耳最终成为诸侯霸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这些跟随重耳流亡的人,都有过出众的表现,无愧于”名士” 的称号,可是唯有介子推, 我们实在找不出他为重耳出过哪些主意、解决过哪些问题。他唯一的事迹,似乎就只有那个”割股啖君”。
那么,”割股啖君”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第一,从常理角度来推断,当时重耳一行人穷困潦倒 ,只能靠吃野菜度日。在这种局面下,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以后,还能够跟着重耳一起继续流浪,连休养一下都不需要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介子推的体质真非常人可比。
那个时代医术不发达, 很多人因为一点小伤, 往往就不治身亡了。而介子推留下这么大的伤口,却能活下来,实属奇迹。我们也知道,重耳这一行人当时一点吃的东西都没有,所以也不大可能有止血疗伤的药,所以介子推恐怕也得不到任何医治。再加上受了这么重的伤,除了野菜,却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我们真不知道介子推是怎么把伤养好的。
而且,就算介子推命大,没有因此而感染破伤风,而是顽强地活了下来,可是腿上那么大一块伤,想正常走路显然是不可能了。 当然,重耳的随从中也许有人可以帮助介子推,比如背着他走。可是大伙都吃不上饭,谁也没有那个多余的体力。如果说介子推的割肉举动最终却增加了整个重耳团队的负担,那就是得不偿失,帮了倒忙。

第二,如果我们从成本收益的分析来看,介子推割肉这个事,投入的成本是够大的,换来的收益却只是让晋文公(或许也包括那些随从)吃上一顿饱饭,这投入产出比是太低了。毕竟只是管了一顿饭,以后再饿了怎么办,难道再割一次肉?这样的做法,治标不治本,而且还使重耳的团队凭空多了许多负担(为了带上介子推这个重伤号,重耳团队肯定要付出不少代价),不像是智者的举动。笔者认为,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只要是正常的人,就都有基本的利害分析和判断能力。如果明知这样做是极其得不偿失的事情却还要去做,我们也只能表示怀疑了。

第三,中国的古人向来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觉得自己的身体是很宝贵的,平时连头发都舍不得剃,自己身上的肉说割就割了?要知道,在春秋时代,还没有后世那么严重的忠君思想,大臣杀国君的事情比比皆是,那个时代的人更多强调君臣之间的契约关系。更何况当时的重耳还没有当上国君,只不过是个落魄公子,与介子推之间,最多也只能够算是主仆关系。在当时社会思潮下,介子推居然能做出那种连后世讲愚忠的大臣们都做不出的事情,这就是我们说它不合常理的地方。
其实,早已有古人觉得介子推”割肉啖君”这个故事太不合常理,比如明末清初的学者李渔就认为,“割股啖君”这类非常之举,本是儿女孝敬至亲,而且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会有的举动。而主仆之间虽然关系密切,毕竟比不上血脉相连的亲人。介子推的所作所为,确实不合常理。和介子推差不多同时代,还有一个人叫易牙,是"春秋五霸”第一人齐桓公的宠臣。

易牙拜见齐桓公
易牙善于烹调,为了讨好齐桓公,竟然把自己的儿子烹了献给齐桓公,由此得到齐桓公的赞赏。可是齐桓公所依赖的重臣管仲从中看出了问题,他告诉齐桓公,一个人的至亲不外乎子女,连子女都不爱的人,又怎么可能指望他爱国君您呢?而且这个易牙居然狠心到杀了自己的儿子,那么他所蕴含的野心,也一定大得没边。齐桓公没有听管仲的话,后来易牙果然趁齐桓公病重时作乱,把齐国祸害得够呛。介子推的所作所为与易牙确有相似之处。因此,李渔的结论是,大凡做出的事情超越常情常理,必定不是真心如此,而是希望通过所谓的“奇能异行”来获得日后的”非常之报”。
李渔的看法,又未免把介子推的人品看得太低了。归根结底,李渔还是认为”割股啖君”这个故事本身是真实的,那么问题肯定出在介子推身上。可是我们综合考察各种史料,可以得出结论:”割股啖君”这个故事本身就是虚构的,所以李渔指出的这个故事的不合常理之处,是很有见解的;但他对介子推的指责,是不可取的。
结语
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虚构呢?我们前面已经说了,无论是《史记》还是《左传》,或者是另一本先秦史料《国语》当中,都没有记载介子推”割股啖君”的故事。而且即使是记载先秦时期很多怪诞故事的先秦诸子寓言故事中,也找不到关于介子推割肉的记载。凡是对先秦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在文献史料方面,《左传》《国语》《史记》均可算作正史,除了这三个,还有先秦诸子的作品,可以作为一定的参考。而一件事,如果连先秦诸子的书中都没有记载,那么其真实性就颇可怀疑了。介子推”割肉啖君”的故事,恰恰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最早记载这个故事的,是汉代一本叫作《韩诗外传》的书。这本书并不能算是史书,而有点像古代搞意识形态宣传的书。其中讲了很多先秦时代的故事,真假掺杂,有许多故事都是借古人的名字演绎出来的,目的就是宣传专制时代的礼教和价值观。这和后世的《二十四孝》是同一个性质,当不得真的。
不合常理又正史无载,仅仅是记录在汉代一本搞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书中,这样的一个故事,到底真实性如何,想必大家也都心里有数了。
其实,一些有见识的古人早已指出这个故事的不实之处,比如清初大学者顾炎武就认为,介子推割肉和被烧死的故事, 都是不可信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