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长女刘爱琴:6岁被卖做童养媳,临终时遗体捐献国家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这是一位值得我们铭记的人物,并不是因为她是伟人之后,而是因为她个人坚定的信仰、美好的品质。刘爱琴的一生艰难困苦,虽然是刘少奇将军的长女,但是却从小颠沛流离,始终不得安定。
6岁这一年,刘爱琴被卖做了童养媳,后经地下党同志的寻找回到了父亲身边,此后曾辗转多地参加革命,母亲为国捐躯,父亲含冤而死,大哥卧轨自杀,生活经历惨痛。刘爱琴选择在死后将遗体捐献给了国家,为医学研究做出贡献。

生逢乱世,艰难生存
1927年4月,刘爱琴出生在湖北汉口,她是刘少奇的第二个孩子,也是刘少奇的长女。她的母亲是刘少奇的第一任妻子,何宝珍,五四运动爆发后,何宝珍积极参加爱国主义运动,被湖南三女师的校长开除学籍,辗转来到了长沙。
来到长沙的何宝珍投奔了毛泽东,此后一段时间住在了毛泽东家中,也是在这里她认识了刘少奇,两人的婚姻还是毛泽东牵线搭桥而成。共同革命理想的两人在毛泽东的介绍下相识,迅速互生情愫,决定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两人结婚后不久就孕育了第一个孩子刘允斌,正逢乱世,刘少奇将长子送去了老家抚养。不久后,第二个孩子,也就是长女刘爱琴出生了,还没有等到父母妥善的安置她,蒋介石就发动了反革命的政变,一时间时局动荡,人心惶惶不安。
此时的刘爱琴还不过百天,急于投身革命斗争的刘少奇和何宝珍无法将这么小的孩子带在身边,不仅是不利于行动,还容易出现生命危险。两人经过商议,决定将孩子留在此处,找到一个寄养的家庭。

1927年,革命失败了,形势更加的严峻,刘少奇夫妻二人将孩子刘爱琴送至一个工人家中抚养,虽然十分不舍,但是也确实无可奈何。但是没成想,这竟是何宝珍与女儿的最后一次见面,此一生便是永恒。
最开始刘爱琴的生活还算不错,但是不幸的是,养父家里家道中落,为了生计,刘爱琴被养父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而何宝珍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竟然已经被卖给他人,还是作为童养媳。

成为童养媳的日子是十分难熬的,刘爱琴被迫为这一家人洗衣做饭,所有的家务活、脏活累活都留给她一个人来干,如果做不好,不能休息也不能吃饭。而且就算大冬天,这户人家也不给她厚衣服穿,就让她在外用冷水清洗衣物。
后来,她名义上的小丈夫不幸早夭,这家人对她的态度更加恶劣,认为是她不详克死了人,对待她更是残酷无情,丝毫也没有关怀和爱护。自此,刘爱琴的生活条件更加地艰难,不仅是不能吃饭,还时不时被罚跪。

据刘爱琴本人后来陈述,自己长得如此矮小,也是因为作为童养媳的时候生活十分艰苦,缺乏营养,不单单是营养不良,甚至两度没能挺住,险些丧命。这段时光始终是她心目中的痛,也是父亲刘少奇心中一段沉痛的过往。
就这样,刘爱琴度过了几年的艰难时光,直到地下党的同志找到她,才得以过上正常的生活,免遭苦难。

脱离苦海,赴苏学习
1937年,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刘少奇终于有机会将女儿找到并接回来,而此时何宝珍已经在南京英勇就义。失去妻子的刘少奇感到十分悲痛,他希望能够找回两人的女儿,不至于一家人四散分离。
在地下党同志的帮助下,刘少奇收到了女儿的线索,而将刘爱琴真正带回家的人是周恩来。1938年春,被地下党同志带来武汉八路军基地的刘爱琴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还有她十分喜爱的邓颖超妈妈,在邓颖超的爱护下,她逐渐不再恐惧。

将刘爱琴带回的同志说,他们辗转多处才查探到刘爱琴的线索,找到她时,她正在干活,零下十几度的日子里,跪在院子中洗衣服,双手冻得通红,人也止不住地发抖。刚来到基地的刘爱琴也是十分恐惧,不跟任何人说话。
面对无助的小女孩,是邓颖超一直在安抚她,邓颖超心疼她的遭遇,也因何宝珍的去世而感到悲痛。她向刘爱琴讲解她母亲的光荣事迹,告诉刘爱琴她的母亲是一位国家英雄,这也是第一次有人告诉刘爱琴她父母的事迹和情况。

这一年,刘爱琴被周恩来送去了延安,此时刘少奇也在这里工作,父女两人时隔11年终于再次相聚,恍如隔世。1939年,她和哥哥两个人被父亲送往苏联学习深造,对于前往苏联学习,刘爱琴是十分喜悦的,她从心底渴望能够上学学习。
来到苏联后,她学习到了先进的思想和理论知识,也结交到了许多从延安一起过来学习的干部子弟,最开始的生活是十分快乐的。但是好景不长,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苏联局势动荡,生活一片水深火热。

此后两三年的时间里,刘爱琴在战争中谋生存,她也积极参加革命的工作,负责一部分后后勤保障,在战争来临的时候帮忙保护小朋友们的安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刘爱琴一直留在苏联学习,她考上通讯技术学校,继续深造。
1949年,刘少奇访苏,这是父女两人时隔多年的再次见面,而此时刘爱琴在苏联已经结婚,第一任丈夫是一位苏联人,名叫费尔南多。对于女儿的这段婚姻,刘少奇十分不满意,他要求刘爱琴跟随自己一同回国,刘爱琴最终答应了。

回国后,刘爱琴考上了中央人民大学,在学校学习的刘爱琴努力增长个人本领和才干,也在学校中结识了众多干部子弟。她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别人上学都是有车接车送的,而且衣着、生活条件特别好。
十分羡慕的她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严厉地呵斥了她,并且告诉她这些都不是重要的东西,不要总是贪图享乐,思想的富足才是真的富足。也因为此事,刘少奇始终认为女儿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在刘爱琴申请入党的时候出面驳回了。

沉淀思想,捐献遗体
刘少奇对于孩子的要求特别严格,尤其是作为长女的刘爱琴,在父亲的教诲下,刘爱琴认识到了自己思想上存在的不足,从此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仅是生活作风更加简朴,还从思想意识上时常纠正自己的错误,对自己要求越来越严格。
在人民大学学习毕业后,刘爱琴来到了国家计委综合局工作,多次受到领导和局里的嘉奖。在国家级号召开发大西北的时候,刘爱琴主动请缨前往边疆开展工作,已经成家立业的她拖家带口来到祖国西部,艰难开展工作。

这一离开就是将近20年的时间,刘爱琴一家人在内蒙古定居20年之久,1966年,她回到北京探望刘少奇,父亲告知她目前形势严峻,不要参加党内的工作。果不其然,特殊时期来临,刘少奇在京被人调查。
作为长女的刘爱琴也无法幸免于难,她被人殴打受伤,十分惨烈。而在这个时候,刘爱琴的丈夫也离她而去,强行和她离婚,独留刘爱琴一个人面对着暴风雨。不久,北京传来消息,父亲刘少奇含冤而死去,刘爱琴更是悲痛万分,难以抑制。

这几年时间对于刘爱琴来说是十分黑暗的日子,她前后经历了三个至亲之人的离世,大哥卧轨自杀,弟弟被人关了8年,郁郁而终,而父亲也在特殊时期离开人世。此时的刘爱琴恨不得一死了之,追随着家人而去。
直到1978年,父亲刘少奇的罪名才得以洗刷,兄弟姐妹几人的生活也开始重见天日,曾经有人询问过刘爱琴是否怨恨他人,她说:这不是我一家人的悲哀,而是时代的悲哀,我不好去怨恨谁,也不愿意怨恨谁。

2020年6月,刘爱琴去世,享年93岁,她去世后,子女根据她个人的要求将其遗体捐献给北京协和医学院,用于祖国的医学事业研究。6月17日,捐献仪式在北京举行,这一天也是大家对于刘爱琴的送别。
结语
刘爱琴的这一生,跌宕起伏,她曾经渡过艰难险阻才来到家人的身边,也曾经受尽凌辱,身体和心灵得到双重创伤。她曾经说过,如果出生在一个普通人家,她的生活是不是不会有如此多的意外和痛苦,但是生活没有如果,这是她的责任。

刘爱琴同志光荣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生活于多灾多难的年代,责任重大的家庭,她承担着比别人更重的使命,但死她完成地很好。她时刻谨记父亲的教诲,也传承了父母的美好品质,不愧对亲友,更不愧对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