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博物馆之091 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
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湖畔路,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1994年5月重建,同年对外开放。2019年5月16日,奉贤区博物馆新馆正式投入运营。
博物馆主要陈列有古文化遗址、古驰道、古城厢、古海塘、古代名人、古文化保护。主要文物有宋代三团港出土瓷碗、明代万历铜钟、明代胡文明造馏金海八怪簋式炉、清代顺治青花暗刻开光纹一统瓶。截至2024年,奉贤区博物馆的藏品数量有3214(件/套)。
01
场馆概况
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位于上海之鱼--金海湖畔,整体建筑由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设计,造型由三个相互连接而又相对独立的单体组成,建筑设计概念是将“上海之鱼”丰富的绿化水系所形成的自然优势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相融合,创造出一个具独特魅力与亲和力的展示空间。
奉贤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主体由3个相互连接而又相对独立的空间构成,分为A、B、C三栋。
相互独立的三个椭圆建筑通过屋顶的公共绿化及环形通道、二层连廊、一层的景观水系和公共空间层层连接,尤其是屋顶连绵起伏的坡度变化既呼应了城市规划中高度的控制又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压力,形成富有趣味的公众活动场地。
A栋建筑属于城市规划馆区域,B、C两栋则是博物馆新馆所在地。B栋一楼是多功能厅,二楼是临展区,三楼则是供参观者休闲和交流的区域,兼具临展功能和公共活动功能;C栋则综合性更强,拥有常设陈列展示区、库房、办公区域以及公共活动场地等四个功能区块,其中常设陈列展示区包括二楼历史厅和地下一层海塘厅。
奉贤博物馆目前整体运营区博物馆、言子书院、沈家花园,以“一体两翼”三线联动模式,形成差异化发展。
新馆作为主体,集历史、考古、人文、艺术于一体,是了解和展示奉贤乃至上海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言子书院和沈家花园分为“两翼”,各自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使命,奉博的功能与定位日趋完善。
--- 言子书院 ---
言子书院坐落于奉贤新城中央生态林地,比邻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总用地面积2113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70.5平方米,是一座包含社教,研学,展览、学术交流等复合功能的文化建筑,也是奉贤新城重要文化地标。
书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先生设计,以“言子的传学之路”作为建筑空间秩序设计理念,打造集文化诗意为一体的“水庭文院,诗意之境”。
--- 沈家花园 ---
沈家花园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原为私人花园,占地24.24亩,是海派花园洋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上海市郊唯一保存完整的花园洋房,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2014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自1937年始,该园曾先后设国民党县政府、日本侵略军司令部及袁浦盐场公署等。1956年,沈家花园为奉贤县、区党政机关办公用地。虽历经日军轰炸、修缮加建,但主楼和辅楼用房都完整保存,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园林特色。
沈家花园作为奉贤博物馆分馆,完整保留了百年花园,主楼和辅楼修旧如旧,园子中间的广玉兰以及四周的腊梅、枣树等均为建国初期所种植,其他树木花卉也种类繁多,园内绿树环抱、花木错落有致,四季鸟语花香,成为镶嵌在老城区建筑群中的一颗绿色明珠,更是南上海公共文化艺术街区的新高地。
02
基本陈列
---历史陈列厅 ---
历史陈列厅展览陈列面积约1560平方米,由序厅、奉贤简史、奉地而业、奉业而市、奉民而事、奉国而争以及尾厅七大板块构成。主要讲述奉贤区历史发展进程、盐棉渔等产业兴盛、市镇贸易繁华、贤人贤事以及抗倭抗战等。
整个展览以故事点串联起贤文化线,呈现奉贤区自新石器时代冈身薪火开始,历代贤人相续,市镇逐兴,重德兴文,形成的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文化传统。
--- 海塘文化厅 ---
海塘文化厅展览陈列面积约1320平方米,由序厅、千年海塘、筑塘安澜、奉贤海塘、尾厅五大板块构成。
展览以奉贤华亭东石塘为载体,主要由为何修筑海塘、如何修筑海塘的认识逻辑展开,解读海塘修筑原由、全国海塘遗迹、修筑技术演变发展,重点表现海塘对奉贤区乃至整个上海地区社会、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影响。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奉贤区博物馆、上海奉贤、奉贤文旅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