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南·夏商)酒文化传说故事(5):杜康造酒的传说
杜康是中国酿造秫酒的鼻祖。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杜康的贡献主要是作秫酒:如《世本》云:“杜康作酒。少康作秫酒。”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北山酒经》中说,“杜康作秫酒,以善酿得名”。
秫,就是指高粱,秫酒就是用高粱酿成的酒。现代人喝的酒分发酵酒、蒸馏酒与兑制酒。古代的酒,应该主要以发酵为主。杜康作秫酒,相对于“仪狄作酒醪”,的一种汁液和滓子混合的“酒醪”,《广韵》说“浊酒”。杜康酒是不含颗粒物的“清酒”。二者工艺原料不同。
图1:酿酒原料高粱
关于杜康造酒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有神秘色彩,有道听途说,但风趣幽默,富含哲理,整理几例,当作故事听听。
一、馍馍遗忘遇大雨,清清汁液酒命名
过去凡是从事制酒业的人们都把杜康尊为造酒的始祖,也和这个传说有关。传说中的杜康本是一个牧羊人。他每天赶着羊群上山到草水丰盛的地方放牧,这里离他的家比较远,他只好每天早上带着干粮上山,晚上才能赶着羊群回家。
图2:牧羊图
盛夏的一天,他和往常一样,脖子上挂着盛着几个馍馍的竹筒,赶着羊群上山。他选了一块青草繁茂的山坡让羊儿自在地吃草,把装着午饭的竹筒随手挂在树枝上,他坐在树下一边乘凉,一边守护着吃草嬉戏的羊群。宁静的山光秀色,树下和风的凉爽,使他不由得小憩一会儿。
夏日的山中,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艳阳高照,一会儿就被一阵大风卷着乌云遮得天色昏暗。风吹得杜康醒来,一看天色大变,马上起来想把羊群赶紧拢在一起避雨。雷声轰鸣,急雨哗哗,羊群咩咩叫着四处奔逃。急得杜康东奔西跑,挥鞭投石驱赶群羊。那羊儿哪里懂得到近处躲避,被雷雨惊得到处乱跑,又被杜康费力聚拢,焦急中杜康也顾不得拿着树枝上挂着的午饭,等到圈拢了群羊,大雨稍停时离那片山坡也已经很远了。杜康看天色渐晚,浑身透湿,羊群冻得直往一块钻,又怕天再下雨,只好赶着羊群回家。
一连几天时雨时晴,杜康只得在村子附近放牧。到了第七天,晴空万里,杜康又赶着羊群来到了那天放羊的山坡上。只见那个装着几个干馍的竹筒还挂在那里,杜康取下竹筒一看,几个粗面的馍馍不见了,只见竹筒中盛着清清的汁液,轻轻晃动,香味扑鼻,他尝一小口甘甜无比。聪明的杜康想了一下,知道这是干馍被雨水浸泡后形成的,那么只要这些东西和条件具备,就一定还能得到这些甘美无比的汁水。
想到这里,他惊喜万分,捧着竹筒赶着羊群连忙回到村里,请乡亲们品尝。大家轮流品着尝着,第一次喝到这么神奇的汁液,赞口不绝。当他们听杜康说自己有办法还能造出来后更是高兴万分,围着杜康欢呼雀跃,兴奋不已。村里年长的老者说:“这个汁水这么好喝,这么神奇,这不再是什么水了,应该请发现它的人给它起个名字吧。”众人连声叫好。杜康想了一下,对大家说:“这个汁水是雨后所得,雨落地为水,今年又是酉鸡之年,‘酉’年得水,这个字就组成了个‘酒’字,至于读怎么念呢?这是下雨七天后才得到的,也够久了,就以‘久’为音,读为酒吧!”从此世间有了这个“酒”字。
当然,酒并不是像传说这样发明的,但是这个传说体现了酿酒的基本原理发现的过程,而且还把这种含酒精汁液的名字为什么叫“酒”,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那些曾经造福人类的发明家的尊崇感情。
二.有饭不尽弃空桑,郁结成味蓄气芳
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亦为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并无什么奇异的办法。由一点生活中的偶尔的机会作契机,启发创造发明之灵感,这是很合乎一些发明创造的规律的,这段记载在后世流传,杜康便成了很能够留心周围的小事,并能及时启动创作灵感之发明家了。
图3:空桑树
三.仙翁托梦指迷津,杜康取血酿成酒
传说杜康研制酿酒工艺时遇到了难关,冥思苦想不能破解。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满心惦记着造酒的杜康晚上睡觉时做了一个梦,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来到他面前说:“以水为源,以粮为料,粮泡至水中第九天的酉时找三个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入其中,即成。”说完老翁就不见了。
杜康醒来就按照老翁说的方法,选甘甜泉水和优质谷物开始了制作。第九天的酉时,也就是晚上五到七时,他拎着酒桶到路边找人取血。首先碰到了一位书生,文质彬彬,谦虚有礼,杜康上前说明来意,书生欣然允诺,刺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书生走后,又来了一队人马,带头的是一位威武雄壮的将军,杜康提出要求,将军也捋臂挽袖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将军走后,第三个人却迟迟没有踪影,眼看酉时将过,天色将晚,杜康有些着急了。此时,附近村庄一个傻乎乎的乞丐走了过来,杜康心里不想用他的血,但时间紧迫,别无选择。他跟傻乞丐说想取他一滴血,乞丐听不明白,杜康只好按住他,扎破他的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乞丐先是晕头晕脑,刀刺扎手时开始大喊大叫。
三滴血滴入桶中,杜康舀起一尝,喜出望外,终于制成了他梦寐以求的饮品。到这时他才想起来,还没给这种饮品取名字呢?他回想了制作过程:这饮品里有三个人的血,又是酉时滴的,三个“点”加上“酉”字,文字可以写作“酒”。怎么念呢?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就取同音,称之为酒(九)吧。
图4:酒圣杜康
因为酒中分别滴入了书生、武将和傻乞丐的血,所以也造成了酒最突出的三个饮后副作用。他能让人文如泉涌,下笔千言,斗酒诗百篇;也能让人血脉贲张,豪情满怀,气吞万里如虎;更能让人晕头晕脑,脚步踉跄,大喊大叫,不知所言。同时,因为“酒”是在酉时做成,所以饮酒以晚上为宜,时间不要超过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
四.时过境迁古韵在,杜康喝酒还神井
河南虞城县民间都有一个杜康喝酒还神井的传说故事。从前,杨灿楼村有个酒作坊,主人姓王,人称王好客。王家酒好,人缘好,生意很红火。有一天晚上,王家酒坊进来一位老者,他进门后,连声大呼:“拿好酒来!”王好客不敢怠慢,连忙将一壶杜康酒奉上。可那老者几壶酒下肚后,竟说:“都说王家酒醇,我咋没喝出一点味儿呢?”说着,一壶接一壶地喝。临走时,老者打着酒嗝说:“我忘记带钱了,你给记上账吧。”王好客以为遇上了一个骗酒喝的人。
不料,第二天那位老者仍前来讨酒喝。王好客有心讨要酒钱,又怕坏了自己的名声。到了九九八十一这天晚上,老者喝罢酒后和气地说:“王老板真够仁义,我喝了你那么多的酒,今晚只得还你水了。”王好客说:“俺们这里有的是水,不用还。”老者说:“我还你的不是一般的水,是我杜康在几千年前造酒时用的井水。”王好客定睛细看,眼前的老者竟和供奉的酒仙杜康宛如一人。他连忙跪地问:“仙家,神井在哪里?”“往北九九,往南八十一,正东九九,正西八十一。”说罢,老者转眼不见了。
天亮后,王好客在老者喝酒的地方东西南北各走八十一步。这时,奇迹出现了:王好客觉得地下一动,平地裂开一条缝,随着一阵扑鼻酒香,一股清泉从地缝中喷射出来。王好客正在惊诧中,忽然传来天籁之音:“王好客,我乃酒仙杜康,念你为人光明磊落,送你一眼神井,好让你将杜康酒发扬光大!”
之后,王好客用此井酿出的美酒更加醇香绵甜。为了纪念杜康的还水之恩,王好客在自家院里修了一座亭子,起名“杜康亭”,把用井水酿造的酒叫做“杜康酒”。
这眼井,后来被人们叫做“杜康神井”,一直保留至今。上世纪70年代,杜康酒还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零星地散见于民间,它的名声,更多地来自于民间故事和传说。80年代虞城县纶城杜康酒厂建立,利用清冽甘甜的井水酿造杜康酒。
五.饮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刘伶三年整
自古以来,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人间好酒为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饮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刘伶三年整”。说的就是“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
图5:杜康造酒图
到了晋代,杜康酒开始走出宫廷,流传民间。“都城洛邑,酒肆遍布,酒旗招风”。洛阳城南的杜康仙庄(杜康村)更成为达官贵族畅饮游乐的仙境。刘伶是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嗜酒如命,酒量之大。他对当朝统治不满,到处游历,走到哪儿喝到哪儿。有一次,刘伶来杜康仙庄门前,看见门上有副对联,写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写着:“不醉三年不要钱。”一看到这幅对子,刘伶心想:何等样的酒?这么大的口气!我倒要领教领教酒力如何!这么想着,已经走了进去。一看有个老翁正在等客,问过姓名,正是杜康。
杜康见刘伶进来,连忙拿酒给他喝,刘伶咕咚咕咚喝了一杯,还要再喝,杜康就劝他不要再喝,他不依。喝了第二杯,他还要喝,杜康说,再喝就要醉了。他不听,又要了第三杯。三杯下肚,刘伶说道:“头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还甜,三杯酒一下肚,只觉得天也转,地也旋,头晕目眩。”
他果真喝醉了。这时杜康过来对刘伶说:“怎么样?先生喝够了吗?”刘伶醉醺醺地说:“够了,够了,真是琼浆玉液。”说着便向兜里掏酒钱,一摸,钱袋是空的,便支支吾吾地说:“掌柜的,我忘记带钱了,先记个账吧,改天送还你。”刘伶说罢,出了酒坊往回走。一路上东摇西晃,趔趔趄趄走到家,一进门就跌倒在地上,他媳妇赶忙把他扶到床上。刘伶自觉不行了,赶快给媳妇交代说:“我要死了,把我埋到酒池内,上边盖上酒糟,把酒盅酒壶给我放在棺材里。” 说完,他就死了。他一生好饮酒,因而他的妻子按照他说的安葬了他。
不知不觉,过了三年。这一天,杜康来到村上找刘伶讨酒钱,刘伶媳妇一听是这事儿,心中好恼,说:“他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来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还来要酒钱哩,我还得找你要人哩!’杜康忙说:“他不是死啦,是醉啦!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就这样,他们来到埋葬刘伶的地方,打开棺材一看,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跟生前一个模样。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刘伶醒来!”只见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伸伸胳膊,睁开眼来,嘴里连声说道:“杜康好酒!杜康好酒!”从那以后,“杜康美酒,一醉三年”的话就传开了。
通过以上对杜康造酒传说不同版本的比较和浅析,我们可以发现杜康造酒的基本事实是一致的,主要差别在于杜康的身世。另外,由于传说流传的地方不一,杜康造酒地到底是哪,也有不同的说法。传说中的杜康造酒也不是主动发明创造,而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巧合性,这样的情节增强了民间传说的戏剧性。
神奇也往往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的迷信思想。我们也可以发现民间传说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由一个核心事件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可以灵活地进行改编。这样虽然可以使民间传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对其背后的真实事件却会造成一些遮蔽,让事情的本来面貌变得扑朔迷离,进而使一些地方因争夺名人而发生纠纷。
(友情告知:本文旨在宣传中国酒文化,不作商业用途,部分图片资料源自网络和书报杂志,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王安乐 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整理
中博雅集 审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