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说明永历皇帝殉国故事
昆明市华山西路市妇幼保健院北墙外,一个四角碑亭中静静地立着一块碑,上书:明永历帝殉国处。此碑原在华山西路(篦子坡)东侧,后因扩建街道,被移至华山西路西侧现在的位置,并建立了碑亭。此碑记的是三百五十多年前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亡于昆明的故事。
明永历帝殉国处碑
明朝末年(1659年),清王朝平西王吴三桂率部进入云南,进占昆明,并直追西逃的永历皇帝及余部到缅甸,然后逼缅甸交出逃入缅甸的永历皇帝。
初缅王接纳永历皇帝避难,是想以永历皇帝为筹码,静观中国的形势发展,以根据情况应变,利用永历皇帝这个筹码图谋最大利益。他们虽然将永历皇帝软禁一隅,但是对永历皇帝表现的还是非常恭敬的,仍以属国之礼安排永历帝一行衣食住用。但1661年缅甸老缅王莽达喇的弟弟莽白发动政变,杀死老缅王,自己当上了国王。新缅王对永历皇帝态度蛮橫,时时污辱刁难。吴三桂大兵入缅,缅王又懾于清兵的威逼,向吴三桂交出了永历皇帝。
清平西王吴三桂画像
1661年末,初二日未时,缅王派人去见永历皇帝,谎称“中国有兵来近城,我国发兵,繇此抵敌,宜速移去。”就是说,中国清兵攻到城边了,我国要发兵经过此地去抵抗,因此恐惊吓着皇上,请皇上迅速移驾。话还没说完,就有数十个缅兵挟持着皇帝坐上小橙子从宫中抬了出去。缅兵又逼太后(永历皇帝母亲),中宫(永历皇后)坐上轿子,簇拥着上路。此时,宫中大小男女因受惊吓而哭声震地。步行五里后坐船渡过一条河,船抵岸边时永历皇帝一行看到岸上人马来往,不知道是什么兵。正在狐疑之时有兵将来到船头,自称是晋王李定国带队伍来迎接皇帝,皇帝欣喜若狂地上岸随兵将进入岸上大营,待到这些兵将除去甲胄才知道是吴三桂的清兵。原来是清兵到江边拘押永历皇帝回中国时,怕永历皇帝知道被拘后投江而死,所以假称是永历皇帝部将李定国部来迎驾,将永历皇帝骗上岸后才漏出真面目。
初九日,吴三桂押送永历皇帝班师回昆明。因吴三桂原为明将,又投降清朝不久,初始对永历皇帝还是非常敬畏。他虽不敢见皇帝,但是却命人为皇帝及太后,中宫,东宫(太子)打造了轿子,为永历皇帝及等三宫制作新衣铺盖,为皇亲宫女等均制备了衣服。途中吴三桂的将军,总兵,章京将领均拥随皇帝轿子行走。皇帝及宫人早晚餐饮极整齐,食物用金银盘盂盛装,周围服务的人均为吴三桂的家人。每天宿营时,永历皇帝布帐外满兵层层围宿防守,永历皇帝及三宫身边只有小内官五人,陋小宫人三四人,男子只有自己的侍卫总兵邓凯而已。有一天太后问一小侍:“汝家吴王在此,何不来见?”就是说,我大明朝的总兵吴三桂在这队伍中,为什么不来见皇上?小侍忙跪地回话:“(吴王)每常在皇帝面前,杂在那几多官将中,认识不出。但坐褥是貂鼠,不与别人一样,又有许多蝦子(侍卫)跟随。”皇太子听见许多蝦子后叹道:“我父子君臣正所谓龙游浅水遭蝦戏也!”
明永历帝画像
1662年初,三月二十三日,永历皇帝一行到达昆明城外,大街小巷尽是围观的人群,上万人垂泪哭泣。吴三桂为防发生变故,安排众多清兵每人手持一根大棍围在皇帝轿子四周防护。入城后吴三桂将永历皇帝安置在昆明篦子坡故崇信伯李本高宅内。
永历皇帝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吴三桂进见,神态很是倨傲,见到永历帝没有跪拜,只是长揖而已。永历皇帝连问几次:“你是谁?”吴三桂才被迫道出自己的身份。永历帝一听是吴三桂,便质问吴三桂道:“汝非汉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为汉奸叛国负君若此?汝自问汝之良心安在?”吴三桂听了这诛心的三问,“缄口伏地若死人,左右扶之出,则色如死灰,汗浃背。”
四月二十五日,清皇降旨:“着将永历正法!”,吴三桂得旨后即命人将永历皇帝斩首。时在云南的满清内大臣一等公定西将军爱阿惜对吴三桂说:“永历嘗为中国之君,今若斩首,未免太惨,仍当赐以自尽,始为得体。”清安南将军卓罗也说:“一死而已,彼亦曾为君,全其首领可也。”当日吴三桂命人将永历皇帝和15岁的皇太子以及王维恭(国舅)之子(皇后侄儿)从崇信伯宅院抬入对门小庙(金蝉寺)内,用弓弦勒死,永历皇帝终年40岁。
昆明莲花池明永历帝死难塑像
当天昆明天气原本晴朗,永历皇帝等被勒死后,天气突转霾暗,下起了瓢泼大雷雨,平地水深三尺。云南老百姓得知永历皇帝被处死的消息后个个如丧考妣,罢市痛哭,半城人都借故身穿白色丧服致哀。并私下将永历皇帝殉难的“篦子坡”改称“逼死坡”。
永历皇帝死后,吴三桂命昆明县知县聂联甲亲自背负柴薪到北门外两里地的莲花池,将永历皇帝的尸体烧化扬灰。这个聂知县是四川巫山人,降清不久,却处处对清人表现得奴颜婢膝,本来就为昆明人所不齿,现在又背着柴薪趾高气昂地走在永历皇帝等三人的棺木前边引路,昆明人无不指着脊背骂他。
二十六日,清兵到火化处检查火化结果,捡了几根大骨带回结案。昆明一些老百姓假称上坟,将还有没烧化的小骨收捡藏在手提盒中偷偷带出城,送到了太华山(西山)上埋葬。
二十七日,吴三桂遗人将马太后,王皇后,并宫人李贵芳押送北京。太后和皇后不忍到京受辱,途中决定互掐寻死,皇后被太后掐死,太后却被清兵抢下。到达北京后,清王朝感觉到年迈的太后对清王朝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为了笼络人心,清朝将马太后安置下来,为其养老送终,马太后去世时年91岁。
因为永历皇帝之死标志着明王朝被最后推翻,所以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的辛亥革命胜利后,云南首义元勋蔡锷代表云南士民分别在永历皇帝被害处立“明永历帝殉国处”碑,在永历皇帝火化处立“明永历帝灰骨处”碑以纪念此段历史。“明永历帝殉国处”碑失而复得,“明永历帝灰骨处”碑现已遗失无考。
明永历帝殉国处碑。